2021年4月11日下午,安徽省徽京劇院的徽劇現代戲《曉天歌行》首場公演。安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歷史學博士、研究員翁飛先生撰寫的文章“曉天歌行 向死而生——看現代徽劇《曉天歌行》有感”在“今日頭條”發表。劇名中“曉天”取自于男主角,革命烈士張璋(化名“張曉天”),而烈士原名則叫張鼎和,和張氏四姐妹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僅一字之差,因為他是四姐妹嫡親堂哥。
讀到翁先生的這篇文章,我們不禁想起了去年9月間在《最憶是巢州》發表的“《過柘皋》的作者——清光宣詩人吳兆棨”一文。吳兆棨是六家畈吳氏先人(作者吳江的高祖父)。他和這位革命烈士張鼎和有什么關聯呢?
先簡單介紹一下吳兆棨:字次符,號信甫。1850年生于肥東六家畈。其父為淮軍華字營統領吳毓芬。吳兆棨從小深受書香門第的熏陶,擅詩文,勤習武,英俊非凡,意氣風發。到了適婚的年齡,由父親做主,娶了刑部廣西司員外郎、進士高傳循之女,成為眾人口中的“大五老爺”。1885年,三十五歲的吳兆棨順利通過乙酉科考試,在這種嚴苛的考核中脫穎而出,成為拔貢生,和同知銜候選隸州州判。
吳兆棨在父親吳毓芬去世后,順理成章接過了族長一職。六家畈義學定期舉辦學子會試,每次都在會試中擔任主試官。六家畈第九次修譜時,吳兆棨擔任過協修。第十次修譜時,他是總理纂修。當時正值滿清王朝覆滅之際,作為一名大清的遺老,他痛心又無奈。但是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心促使他堅持把家譜修好。1914年修譜結束后,他把族長一職交給了別人,遁世遺榮,只身離開了六家畈。
吳兆棨選擇去巢縣北鄉隱居。途經巢縣首鎮柘皋時,他寫了一首《過柘皋》,流傳至今。“見說居巢北,年年恨未消。市場開大賈,戰壘落前潮。夜火將軍劍,春塵陌路蕭。高丘時一望, 毅魄付誰招。”
吳兆棨一度是六家畈最富裕的人,富甲一方。時過境遷,千金散去。隱居的歲月,酒和莊子成了他******的兩樣朋友。1922年,窮困潦倒的他萬念俱灰,飲藥自殺。年七十有二。著作《寓生居詩集》。
吳兆棨的一個女兒嫁給了肥西張新圩的一個豪門家庭,淮軍大將、兩廣總督張樹聲的五弟張樹屏家,生下了兒子張鼎和。張鼎和成年之后又娶了吳家表妹為妻(即吳兆棨的孫女吳昭毅)。
張璋 (張鼎和、張曉天) 烈士遺像
張璋,原名張鼎和,曾化名張曉天。1906年出生。二十世紀初隨祖父母全家從肥西到天津,就讀于南開中學。受馬列主義的影響,1925年他開始走上革命道路。此后,他被黨組織送到廣州黃埔軍校學習。“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他在廣州被捕,僥幸從關押地逃脫。接著,他留學日本。1928年因積極參加反帝激進運動在日本再次被捕。1929年被遣返回國。之后,他考入北平輔仁大學化學系。他一邊學習,一邊奉黨指示,參加“北方左聯”的籌備工作。他利用安徽同鄉的關系,和北平未名社的李霽野、韋叢蕪、韋素園取得聯系,通過他們又結識曹靖華、范文瀾、孫席珍、臺靜農、傅仲濤等人。在此期間,他四處奔波,為“北方左聯”的順利成立,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1930年10月的一天,在北京大學法學院禮堂召開的“北方左聯”成立大會上,他被選為“北方左聯”******任執委。工作期間,他從不顧及個人的安危得失。次年******北平市委遭到破壞,張璋被捕入獄。被營救出來之后,他帶著妻兒回到合肥,很快和黨組織取得聯系,和進步人士組織互濟會,開展募捐活動,用于支持鄂豫皖地區的革命活動。后來他返回家鄉張新圩,在那里領導農民運動,創建了一支游擊隊。因他的革命行為,張家主事的大伯父與之******決裂,在欲將他實施家法嚴懲之際,他被游擊隊及時救走。回到合肥后,他又因革命工作,再次被抓入獄。獲釋后只身前去上海,以黃包車夫為掩護,參與主編進步雜志《動向》,并親自撰寫大量文章,發表了獨幕劇”沽源之戰”,還把日本進步作家的作品翻譯成中文,介紹給國人。他為抗日吶喊,奔走呼號。1936年夏,他從上海到安慶后,又一次被捕。同年10月,他壯烈犧牲于安慶。臨刑前,他在香煙盒上留下四句遺言“教育我兒,繼承我志,代我收尸,勿告我母。”托人轉交給他的妻子吳昭毅。短短的幾句話,充分表達了烈士對革命事業的無比忠誠和對革命后代的殷切希望。
1982年,在官亭鎮周公山北麓的蒼松翠柏之間,肥西縣人民政府為張璋烈士修葺立碑。墓呈圓形,四周栽有松柏多株,碑文為其戰友、原******安徽省第二書記顧卓新題書。1990年,張璋之女將母親吳昭毅的骨灰,遷此合葬。現今,張璋烈士墓已成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之一。
張璋烈士1936年在安慶英勇就義。他在飲馬塘監獄寫下的十幾封書信,2017年在安慶被民間收藏家意外發現。他的革命事跡再次浮出歷史的水面,受到世人的關注。2019年安徽衛視拍攝的電視片“紫蓬山”對他的事跡作了專門介紹。為迎接***************建黨一百周年,安徽省徽京劇院精心編排的徽劇現代戲《曉天歌行》,2021年4月11日下午首場公開演出。劇中描述了他和妻子革命愛情,緬懷烈士光榮的一生,還生動地講述了他和張氏四姐妹的動人故事。
張璋烈士的獄中書信
在《曉天歌行》中張璋和他的妻子吳昭毅有一段刑場抒懷唱腔:
張曉天:(唱) 永難忘,吳家小姐嫁給張家郎,我們是舊婚姻里飛出的新鳳凰。永難忘,你布衣素顏上講臺,節衣縮食為我革命備行囊。
張曉天:(念) 昭毅,我的妻!
吳昭毅:(念) 張璋,我的夫!
兩人合唱:永難忘,永難忘,生生死死情意長。知己知彼知志向,心心相印鎖情腸。……
張璋烈士和妻子吳昭毅都出生于豪門,詩人吳兆棨分別是他倆的外公和爺爺。吳兆棨作為清朝遺老對當時的社會感到絕望,留下了悲憤的詩句,1922年含恨自殺。而他的后人卻背叛了封建大家庭,拋棄榮華富貴,投身于無產階級的革命事業,直至獻出寶貴的生命。他們用熱血寫出了與祖輩完全不同的壯麗詩篇。
從吳兆棨棄世到《曉天歌行》首場公演,時隔將近百年。他后人的事跡在家鄉的舞臺上大放光彩。倘若詩人泉下有知,該有多少感慨,又會寫出什么樣的詩句?
上一篇:軍營“小鋼炮”吳炎智
下一篇:六家畈 那顆沒炸響的炮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