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營“小鋼炮”吳炎智
軍營“小鋼炮”吳炎智
作者:吳釗
吳炎智
抗日戰爭期間,合肥六家畈人吳炎智,時任新編33師第5連連長,在昆侖關浴血奮戰,壯烈犧牲。在六家畈西南約1公里的小徐村,也有位吳炎智,與抗戰英烈吳炎智同宗同名,1959年2月應征入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60軍179師537團度過了難忘而火熱的軍旅生活,被譽為“小鋼炮”。本文講述小徐村這位吳炎智在部隊里的故事。
1963年1月1日,吳炎智(左)與鄰村大徐村的戰友章學文在浙江省江山縣合影
一、60軍高射機槍排訓練比賽******名
小徐村人吳炎智,1938年9月出生,1959年2月16日,在父母及全村人的擁送下離開小徐村,到長臨河集合,第二天步行到梁園,新兵集中分班,基本以家庭所在地的生產大隊為單位,一個生產大隊的新兵分成一個班,吳炎智任副班長。在蚌埠新兵連訓練后,分在537團炮營高射機槍排,駐蚌埠。1959年夏天,部隊拉到鳳陽縣龍王山訓練,吳炎智即被排里指定代理副班長。1959年11月前后,60軍發布命令,全軍所有高機排集中訓練,吳炎智被選到滁縣南營房駐軍訓練、學習,軍事素質顯著提高,受到假日獎勵一次,是全訓練隊100多人中唯有一個受到假日獎勵的人。1960年春,訓練、學習期滿回部隊,任副班長,不久任高射機槍排一班班長。
179師的前身是1945年12月13日以山西決死三縱隊為基礎改編的晉冀魯豫野戰軍第8縱隊23旅,1948年3月7日參加臨汾戰役,戰功卓著,當年6月4日,徐向前元帥代表******軍委和華北軍區授予該旅“光榮的臨汾旅”稱號。
1961年1月,179師被指定為全軍十大戰備值班師之一。1961年9月,移防安徽滁州地區,537團駐滁州地區的磨盤山。1962年7月,整編為北方甲種師。
1964年1月3日,******軍委發出《關于全軍學習郭興福教學方法的指示》,要求全軍“立即行動起來,掀起一個學習郭興福教學方法的運動”,“使我們的軍事訓練工作練出更能過硬的真本事來,做出更大更扎實的成績來”,拉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全軍性群眾大練兵、大比武的序幕。
在這場聲勢浩大的大練兵、大比武熱潮中,吳炎智不僅帶領所在的班練兵,還擔任了高射機槍排的教練員;不僅當教練員,自己也苦練各項軍事技能,各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60軍在滁縣組織高射機槍排集訓,吳炎智帶的班在全軍幾十個班中,獲******名,他本人在班級干部中也榮獲******名。大比武中,他獲得了“郭興福”式教練員和“四會(會講、會做、會示范、會教)”稱號,還獲得了特等射手和一級技術能手證書,以及投手榴彈(50米外)******個人稱號等。
1963年6月,在浙江省江山縣,吳炎智(前右)與同鄉戰友章學文(前左)、孔兆昆(后左,長臨河鎮孔家洼村人)、趙合扣(音,后右)
二、從“中型坦克”到“小鋼炮”
1962年6月初,臺海形勢緊張,179師奉命進入一線戰備。6月18日,全師奉命在福建省福州市周圍集結完畢,進入戰時狀態,全師上下做好迎戰的一切準備,嚴陣以待。吳炎智所在的537團駐白沙,枕戈待旦。11月,形勢緩和,179師奉命到浙贛邊界集結,537團駐浙江省江山縣。
為了戰斗需要,537團炮營高射機槍排并為七五快速連三排,吳炎智代理排長。吳炎智還同時兼任七五快速連的俱樂部主任,教授全連的化學、體育等共同科目。
吳炎智擅長體育運動,在部隊跑步得了三級運動員二級勞衛制證明,各種運動器械玩得都比較熟,籃球技術也非常好,雖然身高不到1米70,卻擔任連籃球隊隊長。駐防江山縣期間,籃球隊經常在部隊內外打比賽,在537團和江山縣都很有影響。吳炎智打籃球的特點是跳得高、跑得快、投球命中率高,尤其是“三步欄”,跑起來時又快又猛,有的人攔都不敢攔。
537團重炮連有一位姓陳的戰友,身體素質好,打籃球也比較猛,重炮連指導員稱他為“輕型坦克”。有一次,兩個連隊的籃球隊比賽,吳炎智與他在比賽中為一個球,發生了爭搶。軍人都有火氣,青年軍人的火氣更大,吳炎智一個背甩,把他從身后一下子甩到前面,摔到地上,陳姓戰友短褲都摔爛了,人也受傷,吳炎智自己卻一點事都沒有。部隊尚武,重炮連指導員不僅沒有生氣,還從那時起,見面就喊吳炎智“中型坦克”,說他比“輕型坦克”厲害。
1963年7月,部隊從前線回到滁縣,住在野外搭蓋的簡易營房里,吳炎智他們連與重炮連駐在一起。不服輸的重炮連指導員又找一位身體比較強壯、家住安徽省霍邱縣的士兵,帶去找吳炎智,非要吳炎智跟那位士兵摔跤,比試比試。吳炎智拒絕好幾次,最后一次終于沒有拒絕。
那一天,重炮連指導員帶著那位士兵又找到吳炎智,吳炎智答應了,就在他們自己連隊駐地的門口,與重炮連的那位士兵摔跤。那位士兵力氣確實很大,但是吳炎智更靈活,兩人僵持沒幾分鐘,吳炎智就把對方重重地摔倒在地。從此,重炮連指導員見到吳炎智,就改稱他“重型坦克”。
這話很快傳到營部,營教導員任靜安說:“不叫‘重型坦克’,就叫‘小鋼炮’吧。”從此,25歲的吳炎智就有了“小鋼炮”的譽稱。
1965年9月30日攝于磨盤山,前排中間年長軍人,為時任537團政治處主任任靜安
三、連隊文化教員和文藝骨干
吳炎智小時候家庭經濟困難,上學非常遲,14歲才上小學,所以特別珍惜難得的學習機會,雖然只是小學畢業,卻一直沒有放棄學習,入伍前曾在上海、合肥臨時工作,仍然利用工余時間參加文化課學習。
在部隊,吳炎智愛學習的優勢得到充分展示。1960年,部隊招的新兵大都來自經濟更加困難的縣,不少是文盲,部隊要求掃除文盲,將他抽到團部學習基本知識,速成學習一周后回到連隊,當文化教員,幫助十多名新戰友甩掉了文盲的帽子。部隊推廣漢語拼音,也是安排他先去學習,再回連隊教沒有文化的新戰士。團部還將他抽去當了三、四個月的文化教員,在團部教授。
吳炎智還擔任高射機槍排共同課目的化學教員,后來營部抽他去協研訓練課程,回連隊后就開始擔任全排主要兵器、武器的課程。他帶的班是尖子班,每次只要部隊開展比武活動,都抽他們班去,每次都能取得好成績。
吳炎智是南京軍區《人民前線報》的通訊員,在報紙上發表過通訊。
吳炎智性格開朗,從小就喜歡唱歌,吹拉唱樣樣會,笛子吹得也好,還會用鼻子吹笛子,就是將鼻孔對準吹氣孔,用鼻腔噴出的氣鳴響笛子,響成曲調,也算是一絕。
吳炎智識簡譜,部隊規定教唱的歌曲,他教唱得比較多。連隊教新歌,多是他教。連隊集體活動、文藝演出時指揮唱歌,也是他。每次舉辦晚會,都有他的節目。他自編自演的節目,參加過團里的比賽。
吳炎智還參加了179師文藝宣傳隊的訓練,幾個月的時間,使他的文藝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他們在60軍的三個師和軍直、軍區都進行過演出。
攝于1961年
四、徹夜站完最后一班崗
在部隊期間,吳炎智獲得口頭嘉獎3次、團假日獎勵2次、一級技術能手4次、特等射手2次、投彈能手1次、五好戰士4次,還作為團團代會代表和師團代會代表,分別出席了537團團代會和179師團代會。
部隊首長器重吳炎智,多次要給他提干,他都婉言謝絕。他有一個沒法說出來的原因,他妻子娘家家庭成份比較高。
吳炎智妻子與他同村,兩人1961年6月結婚。吳炎智妻子娘家原先有4畝多田,奶奶1916年前后嫁給她爺爺時,帶去嫁妝6畝田,土改時,7、8個人的家庭,因為這10畝多田,被劃成地主。20世紀60年代,政治環境越來越復雜,吳炎智害怕提干考察時部隊會發現岳父母家庭成份情況,不僅提干不成,自己還會倒霉。
臨近退伍,上級號召老兵報名去邊疆,吳炎智也積極報了名,團、營、連干部分別找報名者個別談話。找他談話的是已任團政治處主任的任靜安,任靜安勸阻他說:“提干你不干,邊疆你就不要去了,今后會安排你工作的。”
吳炎智與妻子徐禮媛
1964年12月,部隊在嘉山縣集訓。一天晚上,吳炎智帶戰士們剛回到連隊,事務長就找到他,通知他晚上在連部吃飯,政治指導員找他有事。事務長神秘地笑著說:“以后我找到你,你別裝著不認識我。”
吳炎智一頭霧水,不明所以,不知道事務長講這話是什么意思,感到很奇怪。大約不到10分鐘,連政治指導員曾德全來了,他語重心長對吳炎智說:“組織決定給你提干,你不愿意,現在組織決定叫你去支商。”安排他到省供銷系統工作。
那天晚上,正好輪到吳炎智站崗,他整整站了一夜崗,思緒萬千,沒有休息。
第二天早晨,全連集合,歡送他走,送他到火車站,高射機槍排三分之二的戰友跟上火車,一直把他送到滁縣,戀戀不舍。
全師1000多名退伍老兵都集中在滁縣參加學習,吳炎智被指定為退伍老兵的班長。有一次,省供銷社領導和60軍政治部主任來滁縣召開座談會,安排三、四名退伍老兵作為代表參加座談,吳炎智是其中之一。他在座談會上的發言,受到與會領導的肯定。
從此,吳炎智離開軍營,走上新的工作崗位,先后任定遠縣西卅店區團委書記、政工組長、爐橋區委副書記(分別兼任七里塘公社黨委書記、年家崗公社黨委書記)、吳圩區委副書記、張橋區委副書記、張橋區區長和肥東縣撮鎮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黨委書記等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