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雍、萬妹察覺到泰伯有讓位之意,決心避讓。仲雍向泰伯提出他想向東進一步探查低洼地,把伯瀆河延伸到揚子江,將洪水引向大海,造出更多良田。這一創舉得到泰伯的贊許,于是仲雍把自己的兒子季簡過繼給泰伯,以照顧泰伯的生活,自己帶著萬妹和隨行人員向泰伯告別。泰伯含淚對仲雍說道:“望弟早日歸來”。仲雍一行,經過“漁村”(今蕩口鎮)、“月溪”(今甘露鎮)等地到達“海虞縣”(今常熟縣)。
仲雍到了常熟,識時務,順民意,放下架子隨鄉入俗,遵從土著習俗服飾,以融入為主。傳說他的適應能力超過了任何人,在土著人民中,他可以“放言”。仲雍的名字“熟哉”,其讀法極似常熟本地的口音,“哉”屬語助詞,無義,“熟”則十分可能與常熟現名有關。
為了開鑿海虞河,泰伯與頭人商議,遂于八月中秋開工,軍民合作共同奮斗。
派大將萬奇為總管,每個工段均有官員負責。從無錫“蘇舍蕩”開往“漁村”(蕩口鎮),經過“月溪”(甘露鎮)望著“海虞山”開,故后人又稱海虞河為“望虞河”。
仲雍、萬妹和隨行能手也在海虞動員和組織當地民眾向“漁村”、“月溪”方向開挖,并利用原有湖蕩組成海虞河水系。
年近九旬的泰伯,親臨工地挖泥、挑泥,一次不慎在堤岸上滑了一跤,泥筐壓在胸前,口吐鮮血,病情不見好轉。仲雍、萬妹得到消息,立即帶了海虞名醫在鐵山(今鴻山)上尋了“骨牌草”煎汁給泰伯吃,不久恢復了健康。仲雍夫婦重返海虞,在泰伯、仲雍兄弟二人共同努力下,海虞河進展很快,眼看就要接通揚子江,泰伯突然舊病復發。仲雍夫婦又返回梅村。泰伯逝世前留下遺言:“海虞河立即暫停,軍民行動起來保家衛國。”
仲雍繼位后,繼續未盡事業,終于開通海虞河,西與伯瀆河相接,北與揚子江貫通,排除了洪水,使海虞縣成為魚米之鄉。
(網站注:文中插圖 略)
原載于
《古吳風云人物志》 香港文物出版社 2011/6
《回眸古吳》(下) 文匯出版社 2013/1
《回眸古吳》(修訂本) 文匯出版社 2014/10
下一篇:仲雍的故事•仲雍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