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廷瑜誕生于公元993年,家住福建福州府閩縣西坊2圖。吳家的遠房祖宗是春秋時期開基吳句國的******代國主仲雍的 第91世嫡孫吳祭,吳祭是唐宣宗(宣宗在位:公元847-859)時期進士。吳廷瑜是吳祭的第6代玄孫,他傳承了詩書世宅,禮義家風,勤奮讀書,32歲中舉,45歲考取進士。吳廷瑜連續讀了近30年書,大器晚成,滿腹經綸,文韜武略,成竹在胸。吳廷瑜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公元1043年,宋仁宗選他入樞密院(國防部)任武官,不久升樞密院副使,從中壯年步入了傳奇壯麗的人生。
公元1049年,西南地區一位叫儂智高的壯族首領起兵反抗朝廷,他率領叛軍一路殺到邕州(今廣西南寧),占據了軍事戰略要地昆侖關(南寧西南八九公里處)宣布建立大南國。邊關軍情告急的文書像雪片一樣飛到宋仁宗的案頭。宋仁宗派大將狄青當主帥,派樞密院副使吳廷瑜任參軍(即參謀長)前往西南平叛。
狄青、吳廷瑜領軍到達南寧郊區時,已臨近公元1050年正月十五上元節了,吳廷瑜同狄青商議軍情時,問:“將軍尚記得張飛智取瓦口隘、大敗曹操猛將張A的戰例么?”狄青答:“也曾聽過。”吳廷瑜獻計道:“我們就在上元節連續三天喝酒狂歡,輪流犒勞士兵,迷惑儂賊,然后在兩側布置伏兵防范。若儂智高誤以為位我們初來乍到,殺將過來,伏兵出擊,他也沒有好下場。儂智高若不來,我軍出奇兵,殺他個措手不及。”
奸細把宋軍放假度元宵的訊息傳給儂智高,他放下心來,也開始設宴慶祝。狄、吳兩人知道儂賊放松了警惕,于是兩人在第二天晚上喝酒時,悄悄的離席,率領數萬精兵,對昆侖關發起突襲。儂智高猝不及防,被打得昏頭轉向。狄青、吳廷瑜在天蒙蒙亮的時候,攻下了昆侖關。宋軍乘勝追擊,進逼到“歸仁鋪”這個敵寨時,擂鼓激勵,再次展開攻勢。從昆侖關逃回來的殘兵,告訴歸仁鋪叛軍守將:“昆侖關已失。”叛軍一片混亂。
叛軍扛不住宋軍的左右夾擊,丟盔棄甲,一敗涂地。狄青、吳廷瑜二人騎著戰馬,在宋軍前頭指揮戰斗和追擊殘敵,直到殘存的叛軍隱沒在深山老林之后,狄青、吳廷瑜兩人才勒住馬頭。這一仗,宋軍殺敵數千,其中就有儂智高的兩個弟弟儂建中和儂智中。有一具穿著龍袍的男尸,將士們以為是儂智高,便高興的請狄青、吳廷瑜兩人上奏邀功。狄青、吳廷瑜兩人對視了一下,吳廷瑜問眾將:“你們可曾認得儂智高?”眾將面面相覷。吳廷瑜說:“儂智高是一個帶兵二十多年的老手,他就這么輕易同兵卒死在一起么?”狄青說道:參軍言之有理,大家就不要提上奏請功的事了,打了勝仗,有何等獎賞,朝廷自有分數。
西南平靖了,狄青、吳廷瑜兩人率軍回駐南寧郊區。這日,吳廷瑜與侍衛官周彪便裝上街,忽聽得菜市口廣場喝彩聲陣陣,人頭涌動。兩人鉆進人隙,只見一個壯漢和一個妙齡女子在耍刀弄槍,舞棍飛砣,精彩連連,看客紛紛投給銅錢獎賞。周彪看得心癢,要去同女子切磋武藝。吳廷瑜客客氣氣的向兩人招手,示意他們過來說話。原來這是一對李姓父女。父親叫李伯州,女兒叫李秋姑,秋姑年約二十歲。李伯州謙遜的說:“花拳繡腿,博看官一哂,見笑見笑。”
吳廷瑜夸獎秋姑功夫剛柔并濟,實在是難得的巾幗新秀。伯州道出實情,唐朝初年,李世民遇難時,得到少林寺武僧的鼎力相助,打敗了叛將王仁則。后來王仁則的左膀右臂干將,偷偷地對少林寺進行報復,打傷少林寺多人,燒了寺廟,驅趕武僧,很多武僧流落他鄉。從此帶動了中華武術的興起與傳揚。三位武僧在廣西玉林開設真武寺,設壇授武,廣西人習武之風盛起。李伯州少年時同家鄉幾個同伴慕名前去,真武寺拜師。他指指女兒,說:“小女秋姑生性穎悟,她將我之所學,融會貫通,不時與同行切磋,技藝已經比我高出一籌了。”
吳廷瑜、周彪兩人瞅一眼秋姑,面色白里透紅,彎月柳眉,一雙杏眼水靈靈的骨碌碌地轉動,靈氣逼人。中等身材,彤色厚底布鞋,上拾掇一小黃絨球,黃色滾黑邊上衣,束紅色腰帶,扎一馬尾巴發式,透出一股英氣。吳廷瑜自我介紹說是做販運營生,身邊的這位兄弟是伙計。兩人走南闖北,這位伙計粗學得散手功夫防身。他向李伯州征詢,就讓這二位年輕人切磋一下,交流技藝,江湖相見,點到即止,不得傷害對方,交個朋友,若天地有緣,日后好相見。
李伯州父女見吳廷瑜英挺俊朗,談吐文雅,彬彬有禮,已生敬佩之情。又見周彪一臉正氣,頜首示意,一副謙恭的樣子。隨即,李伯州敲響咚咚鼓聲,周彪同秋姑赤手開打。一時間場上雷動風生,一個似猴子攬月,一個似豹子追S,忽如巨蟒蛟龍凌空斗,時而又像慈航靈山戲悟空。突然,李伯州鼓聲嘎然停止,只見秋姑金雞獨立,展翅騰空叼燕雀,周彪虎臥橫崗猛回頭,定格在眾看官面前。頓時掌聲雷動,銅錢好像雨點般落到李伯州的簸箕里。秋姑、周彪抱拳向眾人頻頻施禮。秋姑香汗涔涔,向吳廷瑜鞠躬,連聲說:“小女子不才,望大人指教。”李伯州收拾完行當,吳廷瑜把父女兩請進路邊的一間小酒肆。李伯州坦露說:“他們幾人當年在真武寺學武四年歸來,遇廣源州連年大旱,人們苦無生計。都是十八九歲的小伙子了。豈甘坐以待斃!所以,有的投身綠林,成了打家劫舍的強盜,年紀******的數儂智高,有二十三四歲了,憑著一身硬功夫,投身到廣源州守將門下,聽說不久當了軍官。伯州在家成婚,女兒秋姑七八歲那年,妻子給鄰村的一戶穆姓人家做傭人,東家遺失錢財,懷疑是伯州的妻子所偷,被拉到里正(保長)那里審問,妻子又激又氣,生出病來,無錢醫治,不久就去世了。伯州心想,天無絕人之路,心里一橫,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于是帶著八歲的女兒秋姑遠走天涯,耍武術收零錢為生。”
吳廷瑜問:“可記得儂智高模樣和身高?”伯州答道:“都過去二十幾年了,樹也蛻皮,人也改臉了,他走他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還提他干甚。”李伯州在南寧賣藝時,只聽說朝廷同叛軍打仗,并不知道叛軍首領就是儂智高。吳廷瑜本意是讓周彪與秋姑過個招,交個朋友。殊不知日后生出事來,真是,不是冤家不聚頭啊。
不久,朝廷圣旨到達,令狄青、吳廷瑜領兵返京。宋仁宗對凱旋歸來的宋軍犒賞自不必說,他立即提升狄青出任樞密使。樞密使是當時朝廷最高軍事長官,即國防部長,讓武將出身又一貫帶兵的狄青擔任這個要職,在朝野引起轟動和非議。隨之而來的是眾文官輪番向宋仁宗遞呈罷免狄青職位的奏章。原來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是五代十國時期后周的軍事統帥,他用“陳橋兵變”,奪取了周世宗的江山。他當上皇帝后,日夜擔憂同他開創大宋的眾多帶兵的高級將領,會效仿他的手法,又奪了他趙氏的江山。所以用“杯酒釋兵權”的辦法,把高級將領打發到地方去做官。自此,宋朝形成了重文臣,輕武將的傳統。特別是握有兵權的人,絕不讓他擁有大權。
眾文官的強烈反對,逼得宋仁宗不得不遵守先皇的決定,罷免了狄青樞密使的官職。自然,是進士出身,又立了戰功的吳廷瑜當上了樞密使。也是文官出身的富弼、韓斌出任樞密副使。公元1050年,宋仁宗調整樞密院高官的決策,是由稱為三朝宰相的歐陽修,諫議大夫兼權御史中丞包拯、大學者、文學家、史學家司馬光,參知政事文彥博,還有主管大學、國子監直講的胡瑗的極力推動而成為事實。公元1052年,也是這批身居高位的文官,秉持公道,才使得吳廷瑜在高州蒙冤得以解除囹圄,最終引出吳廷瑜一家入住吳川博鋪墩頭,不久就到今天茂名市茂南南區袂花鎮的上村開基的故事,這是后話。
李伯州父女在南寧與吳廷瑜、周彪兩人一別后,一路賣藝回到了廣西南端的廣源州廖家灣,意圖修復舊家。李伯州的妻子當年做傭人的那個穆姓東家,多年刻薄經營,竟然成了當地的富庶大戶。當儂智高起兵造反,驅散了宋朝設立的州、縣、鄉政權后,這個大戶與儂智高勾結起來。公元1050年,儂智高在南寧昆侖關和歸仁鋪構筑的兩個匪巢被狄青和吳廷瑜摧毀后,他把龍袍穿在一個戰死的士卒身上,用“金蟬脫殼”之計,果然延誤了宋軍的追擊,帶著一眾部將逃到云南大理躲了一陣時間。他得知宋軍撤走了,便以十倍的瘋狂,復辟廣源州。儂智高一面把走散的嘍召集歸隊,招攬有武術功夫的人士充當骨干力量。那個穆姓大戶,成了儂智高招兵買馬、籌集錢糧的黑窩。儂智高豢養著幾十個兇神惡煞的地痞流氓,扎在穆家,橫行鄉里,強買強賣。當有人把李伯州父女回到鄉間賣藝,尤其是李秋姑武藝高強的消息告知給他時,他知道李伯州的秉性,是個安分守己,自食其力的老實人,******不肯與他沆瀣一氣,同朝廷對抗。但得千方萬計把年輕又有本事的李秋姑拉入伙。儂智高賊眼骨碌碌一轉,想出一道陰招,果然使得李秋姑誤認為他是自己的大恩人,死心塌地的為他賣命。
那天,李伯州父女又在縣城買藝,突然十幾個氣勢洶洶的人闖入場內,要李伯州交足一個月來的場租費。李伯州與他們理論爭辯,只知道天下之大,莫非皇土,我在家鄉土地上耍藝謀生,為何你們來收錢!來人逼得李伯州急了,他大聲回敬:“交個逑!”眾惡人一擁而上,圍住李伯州猛打。俗話說,好打不過兩,李伯州雖然有武藝,但是猝不及防,十數個惡徒是有備而來,他欲奮起反擊,卻被攔腰抱住,勾腳的勾腳,攥手攥膠把他摔倒在地,又是一陣暴打。秋姑被突如其來的場面嚇呆了,正欲上前解救父親,場外沖進一個壯漢,緊緊把她攔腰抱住,動彈不得。那壯漢說,他見場邊還有十幾個持著水火棍的惡人,你一上前,定死無疑。秋姑眼生生的看著自己的父親口吐鮮血,脖子一歪,已經死了。秋姑撕心裂肺的嘶喊,拼命掙扎,欲撲向父親。無奈又飛進來一個壯漢,兩個人強拉強拽,把她拖出了場外。
痛哭不止的秋姑當晚被兩位漢子引進一所大堂,廂門走出一個粗壯軍人,在正廳的交椅上坐下,此人正是儂智高。儂智高假惺惺的說:“你們父女兩人哪里是二三十個惡人的對手啊,要不是我手下兩個弟兄出手相救,你也命喪黃泉了。我已經派人將你的父親收殮,改日安葬。”隨即高叫一聲:“侄女抬頭請看!”
秋姑抬頭一看,正壁上掛著一面大帥旗,儂智高安慰說:“我是你父親的師兄,不但要為你報仇,還要帶你做更大的事業。”秋姑以前也聽父親說過,儂智高當了大軍官,如今果然得見。她轉頭一看,大堂內齊刷刷的站著兩列全副武裝的人。儂智高糾集的叛軍,就大小頭目,侍衛兵士穿著有別于宋軍的軍裝。去年父女在南寧賣藝時,狄青、吳廷瑜的軍紀極嚴,不準士兵進入城區,以免擾民,所以未見過宋軍部隊。所以她見到儂智高一班人時,真的以為是遇到宋軍的大軍官,不但是同鄉人,更是父親的同窗好友,便放下心來。
儂智高拉攏秋姑說:“念在同鄉的份上,安排你擔任侍衛隊隊長。”秋姑見儂智高真的妥善處理了父親的后事,自己已無牽掛,還給了她一個官職,感激得不得了,便表示愿意為儂智高效力,雖肝腦涂地也在所不辭,儂智高在眾人的見證下,讓秋姑焚香跪拜,他收秋姑為義女,并答應一定要找到殺死她父親的人,給她報仇。
儂智高憑著結識過無數綠林好漢,和在廣源州帶兵二十多年的人脈關系,終于在公元1051年夏,又拼湊起叛亂隊伍。李秋姑被蒙在鼓里,覺得從地下上了天堂,不但當上了儂智高的侍衛官,還有十數名女兵供她使喚。那兩個把她救出來的壯漢,一個叫做石廣成,一個叫做苗潭龜,原來是義父的左臂右膀,心腹部將。但他們在秋姑面前都顯得禮讓三分。因為秋姑有儂智高義女的身份和侍衛官的官銜,壓在他們的頭上。秋姑果然有模有樣地訓練有起幾十個人的侍衛隊。
令秋姑不解的是儂智高的隊伍總是打了這個縣,又攻那個城,所到之處,錢糧洗劫一空。末了,還放一把火,致使百姓流離失所。進攻廣源州時,城上高立著宋字旗幟,而儂智高卻打出儂字帥旗。李秋姑斥問儂智高為何欺騙她,儂智高卻怒罵她:“不識好歹,管什么宋兵旗號,很快就要建立大南國了,你是我的義女名聲傳遍天下。我是國王,你就是公主了。”秋姑被恐嚇蠱惑得六神無主。轉念一想,儂智高對自己有恩,跟著恩人總不會有錯吧。秋姑就這樣糊里糊涂跟幫著儂智高做著為虎作倀的惡事,雖然她只是做著儂智高的警衛工作,她到此時還不知道是儂智高設計害死了自己的父親。
南國邊陲軍情告急的文書,像雪片一樣飛到了京城開封,其時是公元1051年的夏末,宋仁宗又一次急得團團轉,他召開御前軍事會議。樞密使吳廷瑜挺身而出,搶先上奏說:“俗話亂說打蛇不死三年恨,今只過去了一年多,叛賊竟又死灰復燃,是可忍,孰不可忍!前番同兩廣人士熟識并溝通過,我看今次就在兩廣調遣部隊,不用朝廷發兵,以免浪費時日與資財。”
宋仁宗喚吳廷瑜免冠走近幾步,吳廷瑜以為皇帝要解除他的官位,跪在皇帝面前自稱罪該萬死。引得宋仁宗一陣朗笑。宋仁宗說-“你白發已過半,真是歲月不饒人啊。如果朕沒有記錯,愛卿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
這年吳廷瑜六十一歲了,難怪宋仁宗不放心老臣出戰。吳廷瑜再次請戰,說:“當年黃忠年屆七旬,須發皆白,尚且英勇斬殺曹操猛將夏侯淵,今我才60掛零,挾朝廷神威,有兩廣雄師任我調遣,剪除叛賊,斬草除根,定當飛傳捷報,請陛下放心。”
宋仁宗見吳廷瑜此等豪壯,龍顏大悅,連說難得愛卿鐵膽雄心。于是吳廷瑜身兼樞密使、交趾令二職,任平南大將軍,掛帥印。樞密副使韓斌為參軍(參謀長),只帶若干精壯軍士為侍衛,周彪為侍衛官,日夜兼程趕往前線。朝廷快馬早已把敕令送達兩廣府尹,著令各省速調一萬精兵,合計二萬多人馬,聽平南大將軍調遣。吳廷瑜一行先到粵西軍事要塞高州,整飭隊伍。廣西的兵馬已陸續集結在陸川、博白一帶。公元1051年中秋時分,吳廷瑜率宋軍取道廣西南部的合浦、北海(以前,此一帶屬廣東),向西進擊。狡猾的儂智高,吸取了在南寧的昆侖關和歸仁輔建立匪巢,而被宋軍圍殲的教訓。這次死灰復燃,他把根據地和大本營設立在中越邊境的憑祥、龍州一帶,那里是十萬大山西側的余脈。當儂智高的叛軍擄掠進攻到欽州、北海、合浦、浦北一帶的時候,得到宋軍要前來征剿的消息。他立即收縮隊伍,避開宋軍的銳氣。
吳廷瑜找不到叛軍的隊伍。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把軍隊分作二路,一路旗鼓張揚走大路,還讓走在前面的人馬,懶懶散散,走半天就埋鍋造飯,休息半天。儂智高在高處窺探得宋軍是這等模樣,就問探子主帥是誰。探子報告,宋軍的旗幟上都打出一個很大的“吳”字,聽山民說是吳廷瑜當主帥。儂智高哈哈大笑:“吳廷瑜是文人帶兵,看他那個熊樣,是自來找死。”
他哪里知道,1051年正月正是吳廷瑜獻的計策,麻痹了儂智高,叛軍建立在昆侖關的大南國匪巢才灰飛煙滅。于是,儂智高調遣主力,開始向吳廷瑜正面反攻。殊不知吳廷瑜的第二路人馬已經悄悄挺進到走大路的宋軍前面四五里的山谷待命,由于第二路人馬夜晚行進時,馬解鈴,人含枚,夜行晝伏,儂智高卻全然不察。當叛軍向宋軍反攻過來時,宋軍第二路人馬從叛軍身后包抄過來,殺得叛軍四散逃命,只此一仗,就消滅叛軍三四******。吳廷瑜揮軍乘勝進擊,又在舊城、崇左地區的迂回戰斗中,消滅叛軍三四******。儂智高率領殘部,潰退到憑祥一帶正欲休整,吳廷瑜卻激勵將士,絕不能給儂智高喘息的機會,旌旗隱現的宋軍又向憑祥殺去。
儂智高被吳廷瑜追剿的急了,只得率領僅存的一萬余人的叛軍退到龍州的千山萬壑中。詭計多端的儂智高對眾部將說:“宋軍人多勢眾,吳廷瑜謀略再高,在深山荒野中也無法施展優勢。我們要在這里把吳廷瑜宋軍殺個片甲不留!”儂智高在一條寬近百米,蜿蜒六七里的山澗臺地的一側,在布列著相對獨立的三座山上分別隱伏二千叛軍。在臺地的另一側。相距幾里地的兩座山上,隱伏著儂智高兩個心腹將領石廣成和苗潭龜帶領的叛軍。儂智高率領一彪精銳人馬隱伏在石、苗兩支隊伍中段一座最高山頭上。他又命令幾百叛軍在臺地的中段處埋鍋造飯,讓旗幟在不遠處晃動,擺出他的隊伍就在這臺地的假象,引誘宋軍。儂智高嚴令須等待宋軍全部進入到臺地后,他擂鼓三陣,眾山頭人馬全部出擊,居高臨下,定能消滅宋軍。
儂智高部署停當后,又把侍衛官李秋姑召來。他詭秘的在秋姑耳邊細語,今番前來攻打我們的指揮官是吳廷瑜,把他殺掉了,宋軍群龍無首,必致大亂,我們乘勝反擊即可全勝。秋姑按照吩咐,打扮成村姑模樣,探尋到吳廷瑜中軍帳所在地。到了晚上,一身黑衣罩體,面蒙紗巾,潛伏到吳廷瑜中軍帳外,伺機行刺。
吳廷瑜日忙軍機,夜晚聽取各縣官員匯報戰況,從中掌握和分析敵情。彎月銀枝,蛐蛐聲噪,秋姑在風卷窗簾的一剎那,只見大堂壁上掛著一個“吳”字大帥旗,一人背窗而立。大概十五六步遠。那人在燭光搖曳中翻看文牘,大門外有哨兵走動。秋姑盤算,此人是宋軍主帥無疑。她摸了一下插在腰間的匕首,只要哨兵走遠一點就破窗而入刺殺吳廷瑜。還未等秋姑活蹦亂跳的心情平靜下來,沓雜的腳步聲由遠而近,十幾名地方官員在衛兵的帶領下,魚貫而入,廳堂內輪流傳出地方官員控訴叛軍罪行的聲音,他們訴說著各縣被叛軍燒毀了多少屋舍,殺了多少百姓,洗劫了多少村莊。末了,背影站立起來哽咽著說:“朗朗乾坤,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發生如此慘絕人寰的災難,已致三洲十五個縣城被洗劫一空,千里河山,生靈涂炭。儂智高背叛大宋,欲建立獨立王國,對國家、人民犯下了彌天大罪,實在是十惡不赦。我為大宋重臣,愧對皇上,愧對諸位地方官員。”說到動情之處竟然嚎啕哭了起來,隨即憤然在粉墻上寫上一首詩:
邊土長云十萬山,風煙遙望廣源關。皇師再戰穿金甲,不斬烏龍終不還。
上一篇:吳廷瑜西南平叛記
下一篇:吳廷瑜西南平叛記 第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