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藝術豐碑
--涇縣吳作人家族
吳作人是安徽涇縣吳氏家族中誕生的藝術名家,繪畫大師徐悲鴻的得意弟子。他以堅韌的毅力從法國和比利時學成歸國,之后,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磨礪成長,成就了獨特、高超的中西結合的藝術風格。吳作人是中外藝術界的友好使者,是中國乃至世界藝壇上的驕傲。
(一)家族淵源
安徽吳姓主要是歙州吳氏,又名休寧吳氏、新安吳氏,是唐代以來吳姓的著名大宗。其最早的一部分是夫差家室逃難至歙縣繁衍而成,一部分是由吳芮的后裔著名孝子、神烈真人吳猛分衍而來。據吳氏宗譜記載,涇縣吳氏屬明萬歷武進士、貴州布政使吳江龍的后裔。按"一線"世系依次是:吳江龍--吳永廓--吳儀機--吳一標--吳善政--吳大鶴(第九子)--吳世焯(次子)--吳平疇(吳作人祖父,遷蘇州)--吳慰萱(單傳)--吳作人。近現代歷史上,安徽吳姓名人輩出,吳作人就是近代史上安徽涇縣有名的吳姓后裔,是吳氏家族的******百零七代孫。
作為一代繪畫名家,吳作人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祖父的影響。吳作人的祖父吳長吉(1832~1884),號平疇,生于安徽涇縣茂林村,青年時期就思想進步,傾向太平天國,曾不顧生命危險,投奔鎮守蘇州的忠王李秀成。后定居于蘇州,以畫為生,擅長翎毛花卉,成為蘇州著名畫家,并因此而受到蘇州知府楊靖的器重,將自己的堂妹楊鳳卿許配給他作繼室(吳長吉原配已故),她就是吳作人的祖母。可惜十三年后,祖父去世,祖母便獨自支撐起這個大家庭,將子女一一撫養成人。吳長吉雖然去世早,但留下了大量畫具和畫作,這些成為吳作人最早的美術啟蒙。
吳作人的父親吳調元(1873~1912),號慰萱,是吳長吉的獨子。曾在上海制造局任職。承繼了祖父的秉性,思想新潮,傾向戊戌變法,提倡婦女解放,并為舉辦新學到處奔走,遭到頑固勢力嫉恨,在吳作人剛滿三個月時的一次赴宴上,遭人毒害而暴卒。
吳作人生于1908年10月,因吳家這一輩排行"之"字,父親便根據《詩經》"周王壽考,遐不作人"之句,為他取名"之壽",字"作人"。祖父和父親的早亡,使吳作人一家生活失去依靠,三代十幾口人全靠吳作人僅十四歲的長兄吳之屏做職員和祖母、母親兩代女人糊火柴盒之類的辛勤勞作,才勉強維持生存。幼年的吳作人嘗到了生活的艱辛,也培養了堅韌的性格。吳作人的父親雖然沒有表現出藝術天賦,但他的哥哥姐姐卻全部繼承了祖父的藝術天賦,顯示了出色的藝術才華,尤其表現在書法方面。而更多、更全面的藝術潛能,卻更多的在吳作人身上顯露出來。他從小接受著祖母關于祖父繪畫的故事熏陶,對祖父的繪畫作品表現出了一種天然的敏感。經濟的拮據,迫使吳家在知識傳授上形成了少長、姐妹之間傳幫帶的家風。吳作人在三歲前就由姐姐教學古詩及《論語》《孟子》之類和學習用毛筆寫字。七歲時曾入江蘇******師范學校附小讀書,但到三年級,因無錢交學費被迫休學三年,由五哥和三姐教他數學和語文。
(二)藝術人生
1.走上從藝之路
1924年,吳作人十六歲,由于哥哥的事業有所發展,家中經濟稍有好轉,他才得以進入蘇州工業專科學校附屬中學。他很快表現出了不凡的藝術才華,與愛好繪畫的同學成立了美術組,并致力于學習楷書、音樂。1926年,高中畢業,升人工專的建筑本科,開始接受西式美術教育。一次,他從上海《時報》畫刊上看到了著名畫家徐悲鴻的作品,深為他的現實主義藝術所撼動,從此堅定一個信念:為能師從徐悲鴻走藝術之路而努力。不久,蘇州工專建筑科并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即后來的國立******大學),校址遷往南京。吳作人不愿去南京,便決定留在上海學美術。他從報上刊出的私立上海藝術大學的一則招生廣告中,看到有徐悲鴻執教,便欣然前往報名。入校后,雖然并沒有徐悲鴻任教,但卻有幸跟隨著名戲劇家田漢學習了西方文學,這奠定了他以后繪畫的文學底蘊。后來,田漢果然邀請了剛從國外歸來的徐悲鴻蒞校演講,吳作人心中的興奮可想而知。演講完畢,徐悲鴻在田漢的陪同下到繪畫系教室參觀,在那時,徐悲鴻發現了吳作人的素描習作,這位畫界伯樂當即表示了贊賞和鼓勵。自此以后,縣作人與一代畫師徐悲鴻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他的得意門生而深刻地影響了自己的整個藝術人生。
上海藝術大學于1927年冬停辦,翌年2月底,由田漢發起,在上海郊區建成"南國藝術學院",田漢親任院長,并主持文學系;歐陽予倩主持戲劇系;徐悲鴻兼職美術系。從此,吳作人正式成為徐悲鴻的學生,多年的愿望得以實現。不久,徐悲鴻專在南京任教,但他舍不得放棄他喜歡的聰敏學生吳作人。1928年,吳作人追隨徐悲鴻到南京******大學藝術系旁聽。他更加發奮,日夜待在畫室,仔細揣摩老師"寧方勿圓,寧拙勿巧,寧臟勿凈"的美術技巧。但此間,因為南國藝術學院的同學鄭君里、金焰等來南京演出進步戲,吳作人出于思想的共鳴和同學情誼不僅幫忙安排,有時還親自參與演出,引起當局不滿,1929年初冬,未等學期終了,便指使藝術系學生會,以******大學沒有旁聽生先例為借口,將吳作人驅逐出校。徐悲鴻得知,在氣憤之余,鼓勵他的學子干脆到法國留學。
2.留學法國和比利時
1930年4月,吳作人在田漢和大哥吳之屏的支持下,與五哥之翰和同學呂霞光一起,登上法國"阿托斯第二"號郵輪,駛離上海。經過一個月的航程,于當年5月,到達法國地中海的著名港口馬賽,翌日轉赴首都巴黎。在當地中國留學生的幫助下,吳作人先后在巴黎自由畫院、羅浮學校進修素描,并得以在羅浮宮免費臨摹原作。在將近四個月的時間里,他沉醉于歐洲歷代大師的杰作中,每天以超人的艱苦與毅力待在宮中如饑似渴地臨摹名作,雖然一度因為營養不良幾乎病倒,卻為他以后的繪畫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四個月后,他以優異的作品,考入巴黎美術學校西蒙工作室,以工養學維持學習和生活,但負擔不起名牌藝校的高昂學費。正在進退兩難之際,他再一次得到恩師徐悲鴻的幫助。在恩師的幫助下,吳作人轉學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皇家美術學校巴思天教授工作室高班學習。11月,以優異成績,經巴斯天推薦,獲該校庚子賠款助學金資助。吳作人的生活不再無著。巴斯天是歐洲負有盛名的藝術家,對吳作人極為欣賞,吳作人從此如魚得水,在皇家美術學院接受全部美術教育訓練,除繪畫外,還學習美術史、解剖學、服裝史、色彩學、透視學及歐洲文學史等與繪畫相關的課程。在這里,他成為西方美術專業的通才,深刻領會了西方繪畫的文化底蘊,為他以后中西結合的藝術特色奠定了基礎。
1931年,在比利時皇家美術學校暑期全校大會考中,吳作人以油畫習作《男人體》一舉戰勝了來自歐洲、南北美洲、中東、東南亞等世界各地的對手,獲得******名,并獲金質獎章和"桂冠生"的殊榮。由此,這位二十三歲的中國青年,在異國他鄉擁有了個人畫室,并享有由校方供應一切作畫材料的特權。吳作人在后來的回憶錄中寫道:"如果說,徐悲鴻先生給我奠定了素描基礎;那么,巴斯天則給我奠定了油畫基礎。我就是師法這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