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泰伯論壇系列報道之十二
弘揚至德精神
吳瑞賢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它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今天,在新時代思想的統領下,怎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新時代弘揚******傳統文化,這是一個新使命、新課題。
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核心價值體系: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它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要求,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層面的規定性,凝結著社會主義******文化的精髓,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的價值表達。突出了核心要素、強化了實踐導向。它所強調的“三個倡導”二十四個字,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它把涉及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既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體現了時代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要從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戰略高度,持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作為一項根本任務,切實抓緊抓好。”因而,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筆者認為:
一、要抓好教育引導的基礎性工作。要在全社會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堅定人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使之融入社會生活,讓它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突出道德價值的作用。繼承和弘揚我國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的傳統美德,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和道德責任,確立正確的道德評判體系與準則。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踐行能力,向往和追求講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現實生活。激勵人們崇德向善、見賢思齊,鼓勵全社會積善成德、明德惟馨,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三、必須立足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要利用好中華******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使其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要以科學態度對待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因為,經過長時間淘漉和歷史沉淀的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歷史的精彩濃縮,記錄風雨、貯藏豐碑、凝結精魂、激勵后輩。自從盤古開天地后,中華各民族的祖先就在這片古老而遼闊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僅創造了無盡的物質財富,而且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獨具特色、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中華******的傳統文化是老祖宗語重心長的諄諄教誨,它滋潤心田。傳統文化是智慧之果,閃爍聰慧、展示魅力、開啟腦力、啟迪子孫;傳統文化是中華五千年的文明陳釀,歷經滄桑、遺存華章、福及人類;傳統文化是不斷增值的民族資本,璀璨奪目、點墨是金、亙古未有、價值永恒;傳統文化是精神家園,培育氣度,激勵自信,陶冶情操、塑造靈魂;是民族的根,精神厚重、傳承文明、營養無限,永屹世林。如果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方法,采取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不斷學習,清楚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認真汲取中華******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深入挖掘和闡發其謙恭禮讓、守誠信、講孝德、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
吳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千年來吳文化區域(長三角)的持續繁榮,就是歷史的見證。歷史上,我們的祖先泰伯公高風亮節謙讓王位,讓出了周朝八百年江山,被孔子贊頌:“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己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夏夜無帷帳,蚊多不敢揮,恣渠膏血飽,免使入親幃,晉時吳猛的“恣蚊飽血”,是歷久彌新的至誠孝德。春秋時期鮑叔牙的尊賢禮士,鮑子遺風體現的高度情義,舉賢重德成就了齊國霸業。只有自己知道的內心承諾并踐行兌現的誠信圣人――季子,“徐墓掛劍”演繹出懿德流芳,無愧于任何時代的精彩,折射出守信的高尚情操。“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首膾炙人口的打油詩,用純樸的語言將謙和、禮讓、和睦、互讓、包容與和諧的美德展現無余。近代,在我黨歷史上,周恩來曾三次謙讓于毛澤東,一次次把毛澤東推上黨的重要領導崗位乃至最高領導崗位,在那艱苦卓絕的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這種領導對被領導的謙讓,是讓賢、薦賢。尤為可貴的是,周恩來的謙讓不是消極的閃避和撂挑子遠走,而是一種積極的協助與扶持。造就了偉大的領袖,使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以上所述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的傳統文化典范不勝枚舉。習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要利用好中華******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使其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要以科學態度對待傳統文化。
由于業務關系,上半年,鄙人有幸去了兩趟聞名遐邇的文都桐城。每每前往六尺巷,慕古思賢之情便油然而生,總是給我以新的啟發和感受,它濃縮了中華民族謙和禮讓的美德。表面上,是張英借秦始皇修筑長城的事實,告誡家人要謙和禮讓,與鄰里和睦相處。實則更是一個百姓父母官的為官之道。而吳家那種不畏權勢,據理力爭的精神,也說明了老祖宗留給的土地一寸也不能丟的氣節。張英的謙虛禮讓,吳家得理也饒人的美德鑄造了六尺巷的誕生,給后人樹立了一座道德典范的豐碑。張英的寬容曠達,吳氏的至和禮讓、知進退的深刻內涵,是中華******傳統美德的凝練。三百余年,日落星移,月轉風起,風櫛雨沐,走在禮讓兩旁,德義中間的小巷里,婆娑光影充滿著尚合和包容,依然帶給我們不盡的思索與啟示。遠親不如近鄰,鄰里守望相助,用和為貴理念感化人、知進退的境界昭示人、用情理交融來引導人。祖先們和老一輩革命家讓天下、讓賢、讓理、讓位,讓出了江山社稷,讓出了海闊天空。而今,當有些人在虛假的寒暄中,高喊著一切為了人民的利益,大談謙讓口號的時候私下卻干著巧取豪奪、追名逐利,互相詆毀、甚至勾心斗角、爾虞我詐,難道還不引起我們足夠的深思嗎?孔子高度稱贊的泰伯至德精神的核心,就是謙讓禮讓賢讓,六尺巷的吳家與張家的言行蘊含著中華傳統包容萬物、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懷,體現出當官者德治禮序、崇德重禮,貧民得理者禮仁為美、知進退、善和諧的文化精華。
“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走進新時代踏上新征程,牢記習總書記對“根”“魂”文化傳承的教導。堅定四個自信,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吳文化的至德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勇于作為,再創輝煌。
【作者簡介】吳瑞賢1957年9月出生,******黨員,安徽省五河縣人安徽大學“法律與管理現代化”專業、遼寧黨校“馬列主義理論教育”專業畢業。高級經濟師職稱。安徽至德傳統文化研究院執行院長。
下一篇:淺析至德精神與新時代吳氏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