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稚暉(1865――1953),名I,字敬恒,江蘇武進人。早年為清朝舉人,曾參加過康梁發起的“公車上書”,主張維新。后留學于日、英、法等國,其間追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投身于辛亥革命。他是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是******研究院院士,一生熱心文化事業,學貫中西,建樹頗多,影響甚大。1963年,吳稚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學術文化偉人”稱號,為二十世紀獲此殊榮的首位中國人。他個性狂狷率真、詼諧幽默,號稱“民國******怪人”,是民國史上難以一言概之、頗耐品讀的人物。
吳稚暉篆書作品
有人評價吳稚暉是一個“壞透了的好人”,單看外表,這位學問家、黨政要就令人發笑了:年近七十歲時,仍是一身青竹布的長衫、圓口布底鞋、舊式帽子,像極了鄉間老財主。比他的穿著更出格的則是他的言行。吳稚暉平時幾乎可以用不修邊幅來形容,他經常睡在大車店,不重任何形式的講究。年輕時留學日本,在留學生大會上大罵西太后慈禧,激動時甚至腰帶松了也不管,這些近乎于扮小丑的行為可以說是他的特長之一。可相比之吳稚暉最有名的還是他的“毒舌”。他寫文章批判他的敵人,毫不留情,用詞相當解恨,難怪有人評價他說,一旦他的筆鋒指向你,就是把你“燒成灰再踏上億萬只腳”也不能解恨。
吳稚暉一生不做官,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時,曾要他出任教育總長,吳稚暉回答說:“我愿任奔走之勞,但做官我是做不像的。”終其一生他只當了個******監察委員,而且是個從不辦公事的委員。
作為革命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吳稚暉還有一個身份不應被人們忘記――書法家,他的篆書非常有名,據說曾和譚延]的楷書、于右任的草書、胡漢民的隸書并稱為民國時的“書法四大家”。吳稚暉學貫中西卻淡泊名利,他的篆書居當時“四大書法家”之首,有時窮的揭不開鍋便掛單賣字,聊以為生,他頭腦聰明而且言行獨特,幽默有趣。
吳稚暉篆書作品
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已步入晚年的吳稚暉雖為國民黨元老,但依舊生活簡樸,飄飲革食,安之若素。他在擔任編輯著述之余,也掛單賣字,因名聲在外所以平日里索字的人絡繹不絕。如今在拍賣會上偶爾看到吳稚暉的作品,其中大多都是那個時候的書作。有些書作上會題有“岐陽石鼓”字樣,雖然提起石鼓文書法大概莫不以吳昌碩最為著名,而且其書尤以線條生辣、氣勢磅礴而獨步天下。而品讀吳稚暉的石鼓文書法,似乎又感受到另一種與吳昌碩迥然不同的氣息。吳稚暉的石鼓文寫得線條靜穆、結體安然,好像沒有那種跳躍性的躁動感,而且其落筆清新干凈,線條在平直中略帶一點彎曲,使其字又生動靈活起來,通篇觀之,則別有天趣。若比之吳昌碩書法中的霸悍強勁之勢,吳稚暉這類文人的書法,就顯得有點內斂羞澀、不夠專業的樣子,然而正是由于書家的這種業余狀態,反而使趣味從筆隙間流露出來。
吳稚暉能寫篆書和楷書。他的楷書得力于《瘞鶴銘》,雖所見不多,但從他落款或題跋的小字中可窺見高古凝勁之一斑。我們所看到的吳稚暉書法還是以篆書最多,據說能寫篆書又明醫理的吳氏曾為老妻開藥方也用小篆體書寫,可是藥房伙計不識,他竟怒曰:“連這也不識,我若寫石鼓文又將如何?”此當然是流傳的笑話一則,但有“怪人”之稱的吳稚暉確實有許多類似的趣話笑談,限于篇幅,這里只好就此打住了。
上一篇:朱熹《跋吳道子畫》
下一篇:吳飛龍書法展:赤壁懷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