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澤撰《吳居厚之子潛軒支系譜序》
作者:吳李才 2018-3-25
一、引言
今年是遷粵始祖吳居厚(1038-1114)誕辰九百八十周年和二世祖吳潛軒(1071D1148)逝世八百七十周年祭祖活動之紀念日子!值此緬懷先祖之際,筆者首次在國內吳氏網絡平臺上,公開報導元朝理學家黃澤(1259―1346)撰《吳居厚之子潛軒支系譜序》,簡稱黃澤《譜序》(1)。這一譜序言文獻有史實價值與可信度,佐證了居厚公、潛軒公及其后裔在廣東珠三角洲地區遷徒、繁衍、發展,繼而飄洋過海,走向世界而源遠流長!歷代吳氏先祖對廣東地區的經濟、文化開發與發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黃澤,字楚望,資州(今四川資中)人。元朝理學家、經學家、教育家。宋濂(1310―1381)等修《元史》列傳,第七十六有記載(2。吳本是吳居厚的六世裔孫。黃澤《譜序》明確指出:“余外舅吳本,于泰伯系。……至宋重本先生,諱居厚,為宋微宗門下待郎、知樞密院同平章事。乃泰伯七十世孫,文章事業為一代名臣。值主聽不聰,奸佞在側,遂拂衣歸里,揭家而南遷,以避金禍,由錫山而渡庚X。其子最,字十九府君,號潛軒,乃公第五子也。自庚X而遷東莞吳家涌。”和“外舅族為諸樊之后,本出仲雍”。
吳居厚字敦老,洪州人,政和三年以武康軍節度史知洪州,由任此官職至吳本任國子監助教年代相差約89年,不算太遠,家族史易記憶成族譜收藏。而黃澤曾任洪州(今江西南昌)東湖書院山長,與他們之間有親戚關系是不足為怪,故使黃澤闡述的居厚公、潛軒公至吳本支系之~實,有很高的可信度。黃澤《譜序》實錄,證實了以下四點:1、吳居厚家族與黃澤家族有親戚關系,彼此了解。2、居厚公支系是諸樊系之裔孫。3、居厚公揭家南遷,由錫山到達庚X(南雄)。4、居厚公之第五子潛軒公,自庚X而遷徒東莞吳家涌,其后裔再分散到各地。
據吳銳麟珍藏的吳杰超主修《吳氏族譜》-1783年版之手抄本(復印件)記載:吳居厚入粵第六世(吳氏第七十五世)吳本概況:七五之子,原名千三,字三樂,號省齋。南宋嘉泰二年壬戌(公元1202年)選舉貢士國子監助教。娶梁氏生七子:L子萬一、次子萬二、三子萬三、四子萬四、五子萬五、六子萬六、七子萬七(合稱嫩七房)。后來萬五、萬七出繼七六次子千六為嗣。吳本與梁氏宜人合Z于東莞三角山,土名磚頭崗(祖母墳地)。定居在新爵、石涌、周涌、林岳、南步、龍潭、靖康、沙頭、州、吳川等地的吳氏都是吳本、吳七五的后裔(3-4)。
主修者吳杰超自述:“超,貢生,授廣西潯州府推官,署理通省監政分巡柳州府事,奉旨加三級,奉政大夫,即行取考x大學士”。吳杰超是吳居厚入粵第二十一世孫,屬吳本的后裔。
二、黃澤《譜序》原文
據吳銳麟先生說:“黃澤《譜序》原文,來自南步村吳柱明村長。在2002年他與我等四人受吳家涌所托,北上送歸宗碑到無錫梅里,返廣州后,柱明把南步藏書(復印件)叫我復印一留作參考,我復印回家細讀,知曉這本《吳氏族譜》是周涌老祖吳杰超保留下來的印刷品(復印件)。但不幸柱明離世而去,他的家人把柱明的所有東西都燒毀了。現知這吳杰超主修的族譜,便只剩下我的這一本了。”
在2012年5月份,老吳借給我閱讀,獲益深矣,并即時用數碼相機拍照收藏。現經他的同意,把《吳居厚之子潛軒支譜序(黃澤譜序)》(圖1和圖2)照片公開報導,以饗讀者。
圖1、黃澤譜序(照片圖)
筆者注:黃澤《譜序》原文,來自吳杰超主修《吳氏族譜》-1783年版本(失佚),手抄本(復印件)由吳銳麟珍藏。
圖2、黃澤譜序(照片圖)
筆者注:本圖右邊上、下角,是珍藏本中吳銳麟之紅色印章。
三、黃澤《譜序》點校稿
《吳居厚之子潛軒支系譜序》 黃澤撰
古者因生以賜姓,以命族,蓋以姓者生也。以此為祖宗之相生也。雖下及有世,而姓不改,族者屬也,與其子孫相聯屬也。至其旁支別屬,則各為氏氏者,所以別其子孫之所自出,此姓氏之所由始也。晉魏以來,尚世家閥閱,而崔、R、李、以門弟相尚,故譜為重。于是族皆有譜,用紀其各代人,文仕宦功脛盛。自一世而至千百世子孫,蕃衍滋大,莫不具哉?載于其中譜之所由作也,綦重矣。
余外舅吳本,于泰伯系。自仲雍歷十八世壽夢,而吳愈盛。其子四:長諸樊、次馀祭、三夷昧、四季札,各皆卓立絕不t,而札為尤最,壽夢欲立以其昌。后壽夢薨,諸樊除父喪,固遜國于札,以存父志,奈札不就,避諸延陵,以國為氏,故曰:“延陵季子”。延陵者,即今錫山之地也。至宋重本先生,諱居厚,件為宋微宗門下待郎、知樞密院同平章事。乃泰伯七十世孫,文章事業為一代名臣。值主聽不聰,奸佞在側,遂拂衣歸里,揭家而南遷,以避金禍,由錫山而渡庚X①。其子最,字十九府君,號潛軒,乃公第五子也。自庚X而遷東莞吳家涌。有自吳家涌而遷南順,計有二十(注:應計有一十)余傳,散處居住支派云,或以忠義著節衣冠文物、不乏人自非先世之美,至德流徽,何以世彌昌也哉?吾是因之而有感矣。夫世家巨族心有哲}英埽以開于先,又有繩武,后人而纘丞,于后庶弓治箕裘。因以不,應
易曰:“指鋼M” ②。書曰:“子克家”③。肯肯堂,言善始者,實善承也。雖然子孫之賢否,不可逆料,然必祖宗修德行仁,垂裕后昆。始可邀天眷而迓嘉,祥集族屬而介景,福理固然也。今吳氏祖既以作之于前,讓國天下,號稱至德。雖歷久遠然,誕生列祖,身居廊廟也。纓固宜,其后之昌也。外舅族為諸樊之后,本出仲雍,兩于讓國,而季子不從,噴噴人口也。念爾祖宗而修厥德,顯揚先烈光大,前徽自有不朽之盈事在,吾拭目以俟之。
宏治壬子 解元癸丑聯捷進士第 門婿④ 黃澤頓首拜N
筆者注:
①、庚X:自古已有“梅開庾嶺為香國”的美譽。據《南雄府志》載:“庚嶺梅花與江南異,花頗似桃而唇紅,亦有純紅者。嶺上累經增植,白者為多。”故庚嶺指廣東南雄之地域。古南雄是各姓氏聚居及祠廟之處也。
②、指鋼M:原刻印本失佚,而抄寫本之復印件為“翰翰父之M”出錯。故修正為“指鋼M”。釋文:^鶴幽芾^承父志,完成父H未竟之I。據《易•M》:“指鋼M,有子,考o咎。”王弼注:“以柔巽之|,指鋼事,能承先,堪其任者也。”
③、子克家:指能繼承家業或承擔家事。唐 杜甫《奉送蘇州李二十五長史丈之任》詩:“食德見從事,克家何妙年。”《易蒙》:“納婦吉,子克家。”
④、宏治壬子解元癸丑聯捷進士第門婿:宏治壬子(1492年)是明朝的年號干支,此年元朝的黃澤(1310―1381)巳去世111年了,不可能寫本序言,故年號干支日期有錯誤;“解元癸丑聯捷進士第”在元史無記載,故也有待考正。本序言的落款是修譜者之抄寫失誤,不可知也。
四、余言
閱讀元代黃澤撰《吳居厚之子潛軒支系譜序》文獻,我獲益非淺,并有幸參與《吳潛軒家族墓》祭祖活動,見證了吳居厚和吳潛軒在廣東珠三角洲各地的史實。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是在2015年4月26日晨早,細雨綿綿,我在吳銳麟先生的陪同下,開車前往廣州黃埔區長洲街軍校路的獅子臺山崗,拜祭了宋代吳潛軒墓(圖3)及其家族墓群,人流如潮,香火沖天,熱鬧動情,后嗣之昌熾有由然矣。我把一束鮮花擺放在墓碑旁邊,表達了敬意(圖4)。
圖3、潛軒吳公墓 吳銳麟拍攝 ,吳李才制作
圖4、我們瞻仰拜祭吳潛軒墓
筆者注:墓碑上面有宋代真跡圖案與異形字:“福”和“壽”,涂上紅色油,特別醒目,用以祈盼萬福、長壽降臨,富有意趣和韻味,為后人所喜愛。逝者安息吧,生者繼續前行。
圖5、廣州黃埔區文物保護《吳潛軒家族墓》(5)。
筆者注:在吳潛軒墓前立著一塊石板上,刻鑿著《吳潛軒家族墓》,由黃埔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黃埔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2009年公布,2010年8月20日立》(圖5)。
我侖促寫稿,文獻貧乏,難以細考,水平有限,錯誤難免,歡迎讀者指正,有待修改,補充完善,僅供參考。
緬懷先祖,繼往開來。紀念遷粵始祖居厚公誕辰九百八十周年和二世祖潛軒公逝世八百七十周年!
本文由廣州新鳳凰吳氏宗長吳銳麟先生提供黃澤《譜序》文獻并審校,我們向吳老致以衷心的感謝!
參考文獻
(1)黃澤《譜序》,載自(清)吳杰超編輯《吳氏族譜》,現知僅存1997年復印件,由廣州新鳳凰吳氏宗長吳銳麟珍藏。
(2)黃澤傳,載自(明)宋濂《元史》列傳第七十六。來源:《四庫全書》。
(3)吳居厚入粵第六世(吳氏第七十五世)吳本,載自吳銳麟編輯《吳氏入粵始祖居厚公》******冊和《廣州市新鳳凰吳氏家譜》第二冊,由廣州圖書館收藏。
(4)《吳氏入粵始遷祖吳居厚及其后裔概況》,作者:吳銳麟,撰載自華夏吳氏網,2012-5-23。
(5)廣州黃埔區文物保護《吳潛軒家族墓》 吳銳麟撰《潛軒(吳最)后裔丙申年祭祖》2016-4-17。
本文在華夏吳氏網發稿,致感謝!
上一篇:吳川市塘馬村族譜
下一篇:王懿修撰《吳氏重修族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