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長臨河鎮六家畈,瀕臨巢湖,吳姓是大姓,六家畈《吳氏族譜》記載,一世祖吳七三在宋寶慶年間(1225-1227年),“自宣城渡江而來,居廬陽合肥治東崖山北麓”,生子吳再三,吳再三生六子,移至現六家畈區域,以六子取名為“六家畈”。
六家畈人才輩出,吳姓人員尤為突出,既有明朝開國功臣,也有晚清淮軍“華”字營統領、民國時期段琪瑞執政府高等顧問、北洋海軍次長代理總長等。2019年11月去世的美國“吳阿姨熱線”創立者、三屆美國總統亞裔問題顧問吳世珊,就在六家畈出生成長,生前對家鄉念念不忘。
傳統的宗法社會里,六家畈吳氏家族有嚴格的家規、家訓。1880年(清光緒六年)續修的《吳氏宗譜》里就有家訓性質的36條“處家良箴”,其中很多內容至今還有積極意義:
家有三十六箴:居家尚禮義,一也;子孫耕讀,二也;勤儉,三也;無峻宇雕強,四也;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婆)不入門,五也;無俊仆,六也;每聞紡績,七也;能睦鄰族,八也;早完官稅,九也;庭除灑掃,十也;門外多士君,十一也;閨門嚴肅,十二也;尊師重醫,十三也;宴客有節,無長夜之飲,十四也;不延妓女至家,十五也;不敢暴殮天物,十六也;居喪循禮,十七也;交易分明,十八也;女人不登山入廟,十九也;祭祀畢恭畢敬,二十也;幼者舉動,聽命于家長,二十一也;故舊窮親勿疏,二十二也;閽人(hūn,看門人)謙婉,二十三也;家僮無鮮衣惡習,二十四也;不喜爭訟,二十五也;不信禱賽,二十六也;不聽婦人言,二十七也;寢興以時,二十八也;不聞嬉笑詈罵,二十九也;婚姻不慕勢利,三十也;田宅不求方圓,三十一也;主人有先幾遠慮,三十二也;務養元氣,三十三也;座右多格睦語,三十四也;能忍,三十五也;常畏清議法度,積陰騭,三十六也。
人的思想和行為脫離不了所處時代的影響和限制,這些“處家良箴”有些內容已經過時,有些觀點也不符合當代人的特點,但在總體上有著明顯的積極意義,在當代也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鑒價值。
概括來看,這些“處家良箴”可以分為修身、做事、交往和家風四個方面,分別對應著克己尚禮、勤勉低調、謙恭友善、嚴正家風四項品質和精神。
1、克己尚禮。注重個人修養,“務養元氣”,“座右多格睦語”;要“能忍”,克制自己的情緒和欲望,“不聞嬉笑詈罵”,“不信禱賽”,“不延妓女至家”,“常畏清議法度積陰騭”;要“居家尚禮義”,“居喪循禮”,敬畏祖先,“祭祀畢恭畢敬”;“主人有先機遠慮”,當家人要眼光前瞻、超前思考、提前預判、先手準備、掌握先機。
2、勤勉低調。日常生活中,要“勤儉”,“寢興以時”,“宴客有節,無長夜之飲”,“每聞紡績”,“庭除灑掃”,“不敢暴殮天物”;“婚姻不慕勢利”, “田宅不求方圓”;“無峻宇雕強”,房屋不能豪華奢侈;要“早完官稅”,行為本份。
3、謙恭友善。與人交往,要“尊師重醫”,“門外多士君”,“故舊窮親勿疏”,“不喜爭訟”,“能睦鄰族”,“交易分明”。
4、嚴正家風。注重家風,嚴格要求家庭成員及服務人員,“子孫耕讀”,“閨門嚴肅”,“幼者舉動聽命于家長”;“無俊仆”,不選長相俊俏的人當仆人;“閽人(hūn,看門人)謙婉”,不能趾高氣揚,蠻橫無理,看不起別人;“家僮無鮮衣惡習”,要樸實、規矩。
對于克己尚禮的個人修養,既有直接的、明確的要求,也通過做事時的勤勉低調、交往時的謙恭友善和對家風的嚴正要求體現出來。
當然,《處世箴言》中也有不妥當的地方,如“女人不登山入廟”、“不聽婦人言”,透露出的是歧視女性、男女不平等思想;“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婆)不入門”,體現出對部分職業女性的不友好、不尊重,本質上還是歧視女性。但是,符合當時的社會標準,具有那個時期社會形態和社會發展階段難以避免的缺點和不足,不能過多地求全責備。
六家畈民國初期的女性開始解放,特別是在吳兆楣、吳中英等人辛苦努力下,養正小學(1905年)、湖濱中學(1918年)相繼開辦,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新時尚不斷引進,一些女子可以進學校接受文化教育,社會地位有所上升。應該起于民國時期,六家畈地區流行這樣的歇后語,“六家畈姑娘——老本色”,指的就是六家畈姑娘純樸、明理、大方、直率的本色不變,外可以打拼,內可以持家,吳世珊和北方“左聯”執委、革命烈士張璋的妻子吳昭毅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據不完全統計,清朝晚期,六家畈吳姓人員有1人考中進士、4人考中舉人、12人授將軍名號、34人授大夫名號;民國時期,5人授中將銜、6人授少將銜。新中國成立后,六家畈無數吳姓人員在各行各業為國家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涌現出一批批******人才。
六家畈數******僑居海外,心系家鄉,安徽省僑聯在2006年5月命名當時的六家畈鎮為“僑鄉”,這也是安徽省首次批準的******僑鄉。
六家畈吳氏先人在“處家良箴”里寫道,“三十六箴全者,鬼神福之,子孫保之,所謂移門換向、趨吉避兇之真訣也”。在新的社會發展階段,六家畈吳氏家族“處家良箴”應該有新的內涵和解讀,但是其主要內容和基本精神,值得借鑒。
(作者:吳釗,筆名“遠人”,安徽肥東人,現在合肥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