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人|合肥洼地吳:吳安義,三河古鎮“十大舍不得”中的“恒隆”店店主
合肥市肥西縣三河,古稱“鵲渚”,因三條河流貫其間而得名,是國家5A級景區,充滿江淮水鄉古鎮的韻味。《左傳》記載的春秋時期吳楚相爭的“鵲岸之戰”和太平軍“三河大捷”就發生在這里。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的母親羅孟華是三河人,他小時候,經常隨母親從合肥到三河的外婆家小住。抗日戰爭爆發后,少年楊振寧追隨廬南中學遷至三河讀書,與母親在此居住數月。抗日遠征軍將領孫立人、愛國僑領董寅初、淮軍名將潘鼎新、劉秉璋等風云人物也出自三河。
(三河的楊振寧舊居)
明清時期,三河就非常發達,商賈云集,間接反映三河商業發達程度的廬劇《小辭店》故事就發生在這里。清末民國初,三河地區流傳著“十大舍不得”歌謠。
一舍不得三河街花花世界;
二舍不得大河水淘米洗菜;
三舍不得“中和祥”焦切玉帶;
四舍不得“凌寶泰”雨前茶,水倒茶開;
五舍不得“吳恒隆”蝦米干子,香到門外;
六舍不得石頭大橋大鯽魚,搖尾鼓腮;
七舍不得小玥埂上拉拉拽拽;
八舍不得“天然樓”油炸燒賣;
九舍不得“吳宏興”大瓜子,一磕兩開;
十舍不得“新華春”燒菜,一喊就來。
這中間的“五舍不得,‘吳恒隆’蝦米干子,香到門外”,就與洼地吳人吳安義有關。
“恒隆”店店主就是洼地吳人吳安義,三河早期知名米酒“金波酒”也是吳安義創辦的。
(三河“十大舍不得”古民謠)
1914年續修的六家畈《吳氏宗譜》記載,吳安義,“字權甲,號平軒,太學生,配周孺人”,出自讀書人家庭,曾祖父吳器利,“字邦述,號伯兮,國學生”;祖父吳鼎貞,“字卓然,號立舟,太學生”;父親吳戴仁,“字效儒,號子厚,從九品,例授登仕佐郎”。登仕佐郎,是清代的文官官銜,從九品,不是實職。
吳鼎貞祖父吳盛亨,與曾任六家畈吳氏義學主持人和段琪瑞家庭教師的吳孟貞的祖父吳福亨、在中日甲午戰爭為國殉難的吳懷仁的曾祖父吳貴亨都是親兄弟,吳盛亨老大,吳福亨老二,吳貴亨老三。
三河在巢湖西南岸,六家畈在巢湖東北岸,隔巢湖相望,都是魚米之鄉,風俗相近,飲食相似,對豆腐、豆腐干、千張等豆制品都非常喜好。吳安義棄文經商,在三河開店,店名“恒隆”,制售豆腐制品,受到當地老百姓和外來客人的歡迎,特別是蝦米干子,享譽一時,傳誦至今。
(三河茶干)
三河街上,雖然已找不到“恒隆”店,但是“恒隆”店蝦米干子的名聲流傳了下來,三河街上的豆腐干子仍然饞人。2004年4月,我******次去三河,同行人看到街上隨處可見的豆腐干子,禁不住說:“買點干子‘搭搭’。”“搭搭”是合肥話,“嘗嘗”的意思。
與吳安義同一家族的洼地吳人吳巧智、吳智勇介紹,吳安義還利用家傳的米酒制方,在三河建造了米酒廠,生產米酒出售,將一種檔次比較高的米酒起名“金波酒”,專門用來招待貴客。
吳巧智、吳智勇說,三河原來沒有米酒,是吳安義將他們家祖傳的米酒帶到了三河。
三河米酒,現在也是三河古鎮的一種地方名產,相關資料記載,“三河生產糯米甜酒的歷史甚長,早年有一種名叫‘金波酒‘的甜酒,在當地影響甚大”。
(三河米酒)
三河米酒色澤橙紅清亮,味鮮美、醇厚、柔和、爽口,口味綿長,酒精度低,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喝多。2016年5月,陪同外商考察三河,中午請外商吃三河菜、喝三河米酒,外商吃得喝得非常開心,回到北京總部還直夸三河米酒好喝。
吳安義在三河,創出了“吳恒隆”蝦米干子品牌和“金波酒”米酒品牌,在為自己創造財富的同時,也為三河的商業和社會繁華做出了貢獻。
(楊振寧給三河題詞)
當時的社會習慣,在外地經商發了財,就要回老家買田。吳安義在老家買了不少田,給鄉親租種。現在仍然住在洼地吳村的吳智勇說,他爺爺就租種吳安義家的田,不過有意思的是,不要付租子。
這可能是吳安義作為文化人和商人的善良、精明之處。在三河生意發達,收入豐厚,不太在乎這些租子,這些田平時免費給鄉親租種,既幫助了鄉親,也在鄉親中樹立好的形象和影響;以后一旦生意失敗或時事發生巨大動蕩,置在家鄉的田就是自己家庭生活的******保障,在鄉親中形成的良好關系,也能幫助自己家庭在家鄉有更加和諧的鄰里環境。
吳安義有兩個兒子:吳守禮、吳柱禮,吳守禮長子吳清智1931年出生,按照25年一個代際推算,吳安義應該出生在1881年前后,晚清時期。這同時也提供了一個佐證,證明三河的“十大舍不得”民謠確實產生于清末民國初。
(作者:吳釗,常用網名“遠人”,安徽肥東人,現在合肥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