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鍋鐵吳入蜀時誤有據
概語:?=事由,V=答=原因、理由。
內容:吾祖本是元末明初入蜀,今人妄說明末清初入蜀是為謬也。
——摘自《吳河老譜》。
?——為什么說呢.
V——事起洪武二十三年全面追論胡文庸案,我祖吳禎爵位除,在這前吾祖本是“保定府官寰”即吳朝聘是兵部侍郎(三品)帶家眷問詢而逃.
?——怎么又說得成摔鍋呢.
V——路費耗盡,由于走得急,所帶銀兩有限,無后源.到最后只剩一口部隊用的進口鍋(俗稱廣鐵鍋),三人共分之作為認親信物并產生《認親詩》.本次修譜定為《宗譜詩》;
?——這么說是吳忠之后呢.
V——不是,是跟吳禎為堂弟的文勝公之三個兒子也,最后落業義和鄉大堰沱村的伍林壩,故修泉石寺在山頂。最初可能為望遠亭由于吳聘當了屯田司主事競升為刑部郎中(五品)宣德末歸里(退養)回家后另修法云庵,兩廟太遠,才在兩廟間建了風景秀麗的流盃池,俗稱歇馬亭臺簡稱歇馬臺,將吳家人死后有個祭祀地焉(直到解放初才毀).
?——崇禎皇帝命 “取其朝字直呼吳聘”是怎么回事
V——系后人認為只有一個祖宗在修東岳祠堂時,單方杜撰。理由是:①詢得吳朝聘只有三個女,只知道吳鼎坤爹媽死得早跟到吳朝聘(可視為吳鼎坤是同時代人也,衍蘆溪鍋鐵吳27世焉);
②鐵箍橋建廟資料在崇禎年述:從保定府落業真武山已十余代人也;
③當年字輩用完,新立字派以“鰲”為首定為文字派,系在經崇禎皇帝賜定時命其舍去“朝”字,誤傳為叫吳朝聘去其“朝”字,“直稱吳聘”為后人修譜所添方為合理焉(東岳吳溝伏子書與鐵箍橋資料相沖);
④展望村十二字系在繁衍遷出到展望村后產生,不足為奇;
⑤高廟梯子崗譜載能印證鐵箍橋資料屬實。
?——傳說洪雅鍋鐵吳崇禎年來之誤應糾正.
V——是的,因吳河吳可旺墓志銘與嘉靖《洪雅縣志》載基本吻合。故本宗定為“元末明初入蜀”正確。
譜中“縣南十里碑記”有二:
①指止戈鐵箍橋崇禎年所建“家廟”宗支碑,2004年重立誤載為“明末兵…”實為“明來兵部侍郎吳朝聘”的 “來”字段碑風化誤認為“末”之故也;
②意指吳文勝之墓埋在鐵箍橋。
③近來獲的湖北十堰市鍋鐵吳氏為“四始祖”的傳說與崇州同,此進一步證明有“三始祖入川,留有一始祖在十堰市”焉!
綜合所有資料:鍋鐵吳氏在六家畈時始分六房,一房留原地、一房南遷巢湖以南相背,四房從軍服務王室(上層),其中有三房入川為其蓋貌。屬左臺吳氏二候世系延續西遷支焉!
——泰伯吳氏 106代裔孫“鍋鐵吳氏”后裔吳成芳整理
—— 2017年6月26日初稿;2017/11/23完稿于郫縣家中
下一篇:廣東茂名吳氏《燕山始祖頌》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