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完整的禮儀規范和******的傳統美德。
在眾多傳統文化習俗中,婚俗豐富多彩、花樣繁多、內涵深厚,是最為奇特的。其中,在新娘出嫁時的接親環節中,就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背新娘。
在中國傳統習俗中,新娘出門的時候,雙腳不可落地,要由人背出去,這樣的風俗習慣在全國各地都有,相信很多人也都聽說過或親歷過。
但是,到底是由誰來背,這就是個問題了。有人說要女方家的人來背,有人說肯定是要新郎來背,比如民間就有“豬八戒背媳婦”的故事。說法各不相同,其實做法確實也如此,有的地方由女方家人背,有的地方由男方家人背。
在我的老家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鍬里地區的苗鄉侗寨,姑娘出嫁一般都是哥哥背出門,如果沒有哥哥,就由房族中的哥哥代之。在朦朦朧朧的記憶中,我的兩個姐姐出嫁時,就是由族兄背出門的。
據老人們回憶,以前的苗鄉侗寨,在出嫁迎親時,新郎家會特意準備兩支大火把,當發親的吉時一到,接親客立即點燃兩支火把,新娘就由同胞哥哥或同族兄長背上走出大門。在火把的引領下,至少要走過一座橋后,才能停下來,交與接親的郎家人。
后來,人們可能嫌火把太麻煩、不安全,就簡化成點上燈籠代替,在前面為新娘帶路。時至今日,干脆改成常見的馬燈了,既好看又實用。
苗族姑娘出嫁由兄長背出門,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故事。
相傳古時候,在山清水秀、風情濃郁的少數民族居住地,有兩個山水相依、人文相近、習俗相同的苗寨,世代結親,和睦相處。
一個寨子里的兩個帥氣小伙子非常要好,而另一個寨子里的兩個漂亮姑娘也情同手足。他們從小一起長大,形影不離,經常在一起“玩山”對歌,成為了兩對情侶。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于是,老人們決定促成百年好合、美好姻緣,就將這兩個姑娘分別許配給兩個小伙子。
兩個姑娘都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又定在同年同月同日嫁,但兩個人的性格卻截然不同。
一個從小手腳勤快,閑時織布繡花,忙時下地干活、打豬菜、砍柴。孝順父母,愛兄妹,每天給老人端洗腳水,倒洗臉水,全家人都很喜歡她。
而另一個姑娘好吃懶做,徒有漂亮的外表,美妙的歌聲,整天只會梳妝打扮、孤芳自賞,而且喜怒無常、難以捉摸,全家人都很討厭她。
出嫁那天,那個勤快的姑娘不忍心離開父母,怕自己走后無人照顧老人,不禁悲從中來,哭得悲痛欲絕。她哭訴對家人的依戀和感謝,希望兄嫂敬重父母,體貼弟妹。家人聽了她的哭訴都傷心地陪著哭起來,更加疼愛這個姑娘。這就是“哭嫁”的由來。
出門的時候到了,姑娘依依不舍,就是不肯離去。家人怕誤了時辰,也顧不得那么多了,就叫姑娘的大哥背上她,急匆匆的走出大門,走過村寨里的幾條巷子,走過幾座小橋,送出了幾里之遠才放下來......
而那個懶姑娘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家人都巴不得她早點嫁出去,就催促她快快走。走到半路,樹林里突然竄出一只老虎,把懶姑娘咬傷了。
兩個姑娘嫁到男家后,勤快姑娘吃得苦,樣樣都會做,雞鴨成群,牛羊滿圈,糧食滿倉,夫妻恩愛;懶姑娘本來就不賢惠,自從被老虎咬傷后,成天在家養傷,什么也不想做不會做,家庭條件自然不好,婚后生活可想而知。
從此,姑娘出嫁由哥哥背出門的這一風俗便流傳下來,相沿成習,經久不衰。
從民間傳說和老一輩的介紹來看,苗族姑娘出嫁由兄長背出屋相送一段路程后,再交與新郎家的接親客,這是極有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的:
首先,這是表示親人對自家女兒的一種疼愛與重視,同時也代表姑娘舍不得離開家人、告別家鄉,要家人強行背著“攆走”才不得不出門;
其次,向郎家說明新娘在家非常受歡迎、得寵愛,娘家是有背景的,希望男方家好好對待、不要欺負;
此外,那個年代重男輕女的思想嚴重,“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為避免讓新娘腳沾娘家泥土,帶走娘家財氣、破壞風氣,就讓家人背著離開家門。
上一篇:陪嫁箱,裝滿了娘家人的愛
下一篇:新娘出嫁穿草鞋,這個習俗好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