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吳氏簡介
唐宋以來,北方吳姓大批南遷,到宋明時期,江南吳姓進火鼎盛時期,江西的吳姓,也得到空前的發展。 據《江西通志稿?氏族略》記載,到近代,江西地區除寧都、吉水二縣吳姓是三等小姓和黎川、安義、德安、彭澤、瑞昌、尋鄔、瑞金、清江、萬安、遂川、蓮花、寧岡等12縣吳姓是中等姓外,在其他53個縣市,吳姓都是當地的大姓巨族。其中最著名的宗族有鄱陽吳氏、貴溪吳氏、臨川吳氏、南豐吳氏、樂平吳氏、分寧吳氏、永豐吳氏、安仁吳氏、南昌吳氏、崇仁吳氏、高安吳氏等支。 鄱陽吳氏是江西吳氏中最古老的一支,它以吳王夫差為始祖,與延陵吳氏同源不同宗。這一支吳氏,傳到北宋時期,開始興盛。北宋時有名叫吳伸者,考中天圣年間進士,其后有吳得政,遷居執禮橋。元代有進士吳仲常。明代見于史書者有進士吳鏞、舉人吳霖等24人,清代見于史書者進士吳焯,舉人吳邦寧等14人。
南昌吳氏,也是諸樊、夫差的后裔,南昌吳氏祖先本是安徽歙縣人,后從歙縣遷居江西如皋,傳吳韞德時,以流寓身份入籍南昌,成為南昌吳氏的始祖。南昌吳氏,宋代見于記載的有吳居厚等3人,明代有吳子金等45人,清代見于史書記載者達81人之多,成為南昌望族。德興縣建節吳氏,也是吳王諸樊的后裔。這一支吳氏是唐末為避黃巢農民軍兵亂從安徽歙縣遷來德興縣建節美樓居,因此人稱"樓下吳氏"。宋代有吳經、元時有吳榮。其兄吳安行中進士,官任信州貴溪縣尉。明代有吳浚,清代有吳廷光等人。
江西南豐吳氏、臨川榮溪吳氏、金溪竹溪吳氏、宜黃棠陰吳氏,同是五代吳宣的后裔。吳宣后裔吳氏,是江西吳氏******的一宗。
在江西臨川的吳氏家族還有一支叫東門吳氏。它是由金陵(江蘇南京)遷來的,遷來的時間在南唐北宋之際,居在臨川城東,因臨川吳姓家族眾多,因此自稱"東門吳氏"以示區別。東門吳氏明代有吳惠子,著《易論機衡》;其弟名吳正子,著《二禮經制》。吳正子的孫名叫吳定翁,字仲谷,是元初的處士。 弋陽吳氏是五代時從金陵遷來的。到宋代初太陽吳氏的一支再遷金陵縣的沙岡,家族繁衍昌榮。傳至吳?又分支遷居吳塘。兩宋之際,東北的士大夫多依附在他的周圍。吳?的孫名叫吳世安,又分支遷居新田。吳塘吳氏家族吳?的后裔元代有吳辰,號梅隱先生。吳辰的兒子叫吳儀,號東吳先生。吳儀的兒子吳伯宗,是明代的狀元,官至武英殿大學士。新田的吳氏家族,元代有吳可孫,官任建昌路儒學教授。
南康縣的吳氏家族以吳兢的第6世孫,吳季札的第53世孫吳?為遷江西的始祖。這一支吳氏家族祖先是從山西大梁遷湖北荊州再從湖北荊州遷到江西南康來的。吳?在南康做官,子孫居在廬山之南。南康吳氏后裔,宋代有吳皙,官任永新縣主簿,他的家室于是也遷到永新,是為永新吳氏,吳皙后裔永新吳氏元代有吳師尹,進士,官任永豐縣丞。吳師尹生二子。長子吳勤,翰林,官任開封府儒學教授。
吳氏始遷祖吳榮輔,是明代由安徽婺源遷來的。吳榮輔官任江西轉運使,于是遷居西山。后代又有一支從西山遷居新昌天寶?溪。明代有吳莊介,字甘來,與兄弟吳泰來同中進士。吳莊介官任明朝戶科給事中,吳泰來官任禮部侍郎。
崇仁吳氏是由宣州(今安徽宣城縣)遷來的。北宋時有吳山甫,進士,官任龍巖縣令。南宋時,崇仁吳氏吳山南的后裔有吳尚、吳曾、吳鎰、吳從龍、吳監、吳泰等十五人同中進士,大顯于時,成為崇仁縣的冠族。
江西貴溪吳氏
南遷貴溪的吳?家族由水曹入翰林,但他淡泊仕途,悠游山水。因愛貴溪山水,便舉家遷于此。
唐代濮陽吳氏中有一支南遷至江西貴溪。《江西通志稿?氏族志》說,濮陽吳氏本是延陵人,后自延陵遷往濮陽。唐元和年間(公元806一802年),濮陽吳?由水曹入翰林。但他淡泊官場生涯年僅40余辭官不做,悠游于名山大川。當他經過江西貴溪時,見這里山清水秀,便愛上了這塊寶地,于是將家寶遷居于此。后裔非常發達,成為貴溪的名門望族。今江西貴溪、翰林橋、仰潭吳氏,都是吳?的后裔。吳?的子孫輩又有一部分西遷到川、湘交界一帶。其中吳武陵與他的一個哥哥遷到湖南澧州,這里地屬古代武陵郡,所以他取名吳武陵。吳武陵在元和初年考中進士。官至韶州刺史。他與韓愈、柳宗元為詩文之友,又力薦過杜牧,為當時的知名人物。
吳武陵有兩個侄子:吳汝納、吳湘,都有功名。吳湘曾做過揚州江都(今蘇揚州市)縣尉,娶妻顏氏。公元844年被當地權貴誣陷而死。吳汝納也是進士出身,唐武宗會昌年間做過河南府永寧縣(今河南洛寧縣)縣尉,他為弟弟冤案不平,上訴朝廷。終于使冤案得到昭雪。吳湘平反后。其妻才帶著子女自江蘇揚州回到澧州居住;后裔便在此繁衍生息。吳汝納上訴的狀文被收錄在《全唐文》中。
宜豐吳氏
宜豐吳氏自吳玉成開始復興,以后一直家門鼎盛,為江西宜豐吳姓的中流砥柱,從此這一家族開始走上復興之路。宜豐吳氏本發源于官宦之家,但近居宜豐后,家族曾一度衰微。經過數代繁衍后,宜豐吳氏因出了一個吳玉成,頗能繼承祖先業績,做了一個郡守之類的中級官吏,從而又便宜豐?溪吳氏家族復興起來。此后歷宋、元兩朝,王明朝后期吳本治,又已傳了10多代。吳本治生子吳天安,是為吳甘來的曾祖父。吳天安生的兒子叫吳九綸,以孫貴被贈了個文林郎的榮譽頭銜。吳九綸生吳之才,號室白,即吳甘來的生父。吳氏家族傳到吳之才時,又復興盛起來。吳之才是個讀書做官的人,明萬歷二十年(1591年)恩選廷試,他高中******名,后來官做到陜西西安府丞,再后來父以子貴,被封為奉政大夫。
宜豐吳氏發展到吳之才的兒子輩時,家門鼎盛。吳立才娶妻劉氏,生了四位佳公子:長子吳泰來,次子吳甘來,三子吳慶來四子吳元來。其中.三子吳慶來早逝,四子吳元來,字起之,為崇禎壬午(1642年)科副榜例貢士。明天啟丁卯年(1627年),吳泰來和吳甘來兄弟二人同中舉人,后來又先后考中進士,官任顯位。至此,宜豐吳氏榮顯一時。
吳泰來,字履受,與弟甘來同時中舉,但晚三年于崇禎四年(1631年)才中進士,官任南京太常寺博士,后任禮部員外郎,與弟甘來同官京師。吳泰來生子吳家儀、吳家儒。吳家儀,字桂子,為吳甘來的大侄子,也是一個讀書做官的人。吳泰來和四弟吳元來的后裔,人丁興旺,家族頗為發達。
上一篇:江西永豐陶唐吳氏源流
下一篇:吳萬七支系發展分布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