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西畔的吳城,是一座古老的商賈水埠,江西的水流主干是贛江,各條分支水系也集匯于鄱陽湖流入長江。吳城以北的星子縣境水道狹窄,水滿時水急,水消時船筏容易擱淺,而東面的都昌縣地勢低,雨多的季節容易被水淹沒。吳城設在湖西高埠口岸,無論是從戰略考慮還是從商業考慮,都是很適宜的地方。
吳城通商繁華應該始于唐代,根據史料得知,在唐代之前,民間的通貨量不是很大,國內商貨限于區域性交換。唐自大宗李世民統領天下以后,治安趨于穩定,人口繁增,商品流通也隨之旺起來。到高宗、武則天時期,百業起興,平民百姓也多數有了糧食土特產等富余,百姓們便往著自己向往的地方遷徙流通,和現在的人時興往沿海地區去謀生定居一樣。至玄宗時段,天下己是歌舞升平,長安城里云集中國百貨,商圈己是熙攘比背。江西地產品種多,物資豐富,大宗的貨產要運到長安去,一般帆船都在鄱陽湖過駁,轉往大的櫓船走長江,到了漢水以后又轉便船走長安。吳城據守在江西的水運咽喉,可見當時的繁華榮盛就不一般了。
又據文載,在唐代之前,江西與廣東、福建做生意,只聽說有海產,很少有涉及食鹽方面的資料,可見江西的食鹽主要來自江浙。至今江西民間一直流傳:想吃一包鹽,還在吳城。
豐城的吳城,源自吳氏宗譜荔棚譜記,吳城吳氏明初為朱元璋陳友諒爭鄱陽,吳村男性出戰未歸者凡七十余人。荔棚譜記豐城吳城在今天的小港鎮中洲村,中洲地肥水足,又直對豐城河西龍山口岸,旱路東指臨川,南往崇仁樂安,是豐城古代旱路東向的樞紐。
樟樹的吳城有二個,一個是在今天的樟樹市西南90里的山前鄉吳城村,這里遺有城墻陶窯、墓葬水井。據載現出土石器陶器、原始瓷器、青銅玉器等。屬江南商代人居遺址。
第二個吳城是在今天的樟樹東南20里外的大橋鄉洪光塘村,那個地方大勢平坦,唯有一個土堆比較大,在當地住的人一直流傳稱這個土堆的名字為吳城,早年有人瞎挖盲掘,挖出了很多城墻磚,引起了相關的注重,相關部門復掘出很多古人用的石具,青銅兵器,并且發現這個地方有很厚的夯土城基,還有流水的溪道圍著城池轉流,當做保護城廓的屏障,有一層一層的梯式往上的殿臺模樣,被認為是古代的宮室,這里被相關命名為筑衛城。
鄱陽、樟樹的吳城,是現在有文字記載的吳城,樟樹的吳城在歷史上曾經稱為吳平縣。而豐城的中洲、樟樹大橋洪光塘的吳城,是在民間傳流的吳城。有文字記載吳城,在民間傳流的吳城,都是歷史上實有的事,有文字記載的吳城,應該是歷代常有人居住的地方,是行政轄劃需要才留下來的文字傳記。在鄉村民間傳流的吳城,應該是這個地方當時很盛,而后又衰敗了沒有人居住,或過了一段時間沒有人居住,這樣便失去了文字記述,物轉千流,也是歷史的必然。
根據以上例出的四個吳城地名可以看出,在江西這塊水土養人的地方上,歷史上肯定還有很多的集鎮曾經以吳城為地名,只是由于歷史久遠,改朝更代,被人們變換了名稱。
在江西,有很多以吳家村、吳家堡、吳家灣、吳家排、吳家窯、吳家屯、吳家山、吳水、吳塘、吳莊、上吳、下吳、前吳、后吳、等等以吳字為******稱謂的吳氏人群居住的地方。這些地方絕大多數是以農事居住為主。而冠之以吳城為地名的地方,則是以商業生養的居住地為主。
上一篇:江西省余江縣鄧埠鎮懂家州吳氏
下一篇:江西景德鎮瑤里梅潭派吳氏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