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本史略暨家譜考略》匯編,“考略”是個過程,是哭與笑、啼哭皆非,是與非的探索過程中,只能獨享。
“史略”是“務本”精神內核,是幾代人潛移默化、繼承和發揚祖國傳統文化的集體創作,在歷史的長河中她只不過是一個家族先輩的足跡,對人文世界的點滴貢獻。先祖們的善舉,幾代人的夢想,夢想成真。“務本”的創建只不過是一個符號,是物質變精神的轉變過程的一個“標志物”。先祖們的遺風是遺財與遺德,造屋與樹人之爭,前者是守財奴的信條,為害非淺;后者是明白人的善舉,造福后人,所以必須搶救、挽救、挖掘、繼承,就是為了這個閃光點。所以說“搶救”自不待言,又說“挽救”,就是說這個“標志物”由于歷史和人事的變遷,歲月的潮水沖淡了人們的記憶,特別是相關的資料幾已散失殆盡,以至平江三中在舉行五十周年校慶時想寫她的前身都無可寫,只能留下空白。又說“挖掘”,就是說從故紙堆中,吳氏大同族譜有關傳記詳述進行考證,這一史略無可爭辯,六十年前就已受到政府、社會、地方先賢的尊重。又說“繼承”,就是說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精神財富是人類生活生存的糧食,是靈魂,決不是“你的”、“我的”、“大家的”、“我也有份”,歸根結底還是“孔方兄”的余毒,歷史就是歷史,正本清源,寬容、反思、面向未來。
匯編的讀者對象是吳氏卅七世汝舟公家族的子孫后代,其中“務本史略”是個“標志物”,是結果,是我們的共同精神財富,不敢獨享,她已走出吳氏家族、家庭、回歸自然,回報社會,這個“標志物”就是《平江私立務本女子職業學校史略》。
“光榮、豐寧、嘉祥”,我們的童年都在山青水秀、地靈人杰的幕阜山麓地區成長;青年時代在長沙求學又前后互為同窗好友;闊別六七十年的耄耋之年,又分居長沙、深圳、長壽,不顧年邁體弱多病,共同忙于為編修《務本史略》撰稿、寫序文、后記。鄉情、友情、真情,如同仍屹立在平江三中教學樓前的那紫薇花百年古樹般枝繁葉茂、書聲朗朗、生機勃勃的三中。為編修《務本史略》,感謝熾秋校長的熱情倡導,繼承和發揚祖國文化所作的不懈努力而交給我們這項工作使命,使我們深感欣慰和自豪。
尼采說過“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由此聯想,“被蒙蔽的人沒有唉聲嘆氣的權利、沒有聽天由命的權利”,給了我啟發:我別無選擇,我滿懷信心的接受了平江三中給我的工作,也應該是屬于我的責任與義務。給“時間以生命”,就手頭現在材料加以整理、編輯,仍不完善,仍有待進一步挖掘、收集、補充。今天,好不容易交出“務本史略”,我自然地有如釋重負之感。但只能有此一感,而無此實態也,我今年已進入八十八歲,身體生理折舊率接近最高比值,搶時間了還心愿,總算打上個句號,但還不敢說松氣的話,讀者是上帝,還得聽聽上帝的反映。
精神世界獨行者的感覺說她是獨白也好,
一切網羅都沖決了,
一切重負都卸盡了,
一切猶豫都結束了,
一切他人不能企及的我都達到了。
艱難與險阻,希望與驕傲,如今都被我占有了。
魯迅說過,路是人走出來的。人文世界,豈能沒有前人的足跡,問題在于有沒有、有多少是自己腳印。迷茫與困惑,我正是在雜亂中尋找自我,在破舊中更新著自我。也許這是少老人們想作而又來不及做的事吧,我又跨過了人生的一段旅程,我又上路了。信手寫來,難免東拉西扯,蹈常襲故之嫌,請別見笑。
附件:
吳氏大同族譜傳記古文體原文
(1)土龍吳錦含先生家傳
(2)四川安縣知縣吳汝舟傳
(3)吳棟丞先生傳
(4)吳勵建先生事
上一篇:人物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