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到高清无码欧洲亚洲国产精品,琪琪婷婷综合网,国产无码免费视频,亚州超碰密乳综合网

散文

千載名山還屬虞

千載名山還屬虞

吳謹程
        江湖之間,有名山。這江是長江,這湖是太湖,這山是千載名山――虞山。
        如果把人生涉足過的空間比為江湖,把經(jīng)歷的過程喻為風(fēng)雨,那么,江湖迢遙,經(jīng)過風(fēng)雨的洗禮或刪節(jié),能留存于記憶中的人與事,確實不多。
但虞山例外。當(dāng)你走過人生四季,當(dāng)你走進虞山,虞山從此要在你的生命中激蕩。
       設(shè)若不信,有宋代慶元年間常熟知縣孫應(yīng)時的《虞山》詩為證:“長嘯虞山迥,天開風(fēng)氣清。南窺五湖近,北覽大江橫。歷歷三吳地,悠悠萬古情。雄觀有如此,聊復(fù)寄生平?!?/span>
       2016至2018年,連續(xù)三年,我在幸參加海內(nèi)外吳氏宗親祭祀仲雍公大典,來到常熟虞山。
       車停錦江飯店,過北門大街,在“虞山福地”廣場仰望仲雍墓。春天的虞山松風(fēng)搖影,古柏肅立,古意盎然。四百余米的墓道自廣場循山勢蜿蜒而上,直抵山麓,仿佛通向遙遠的上古歲月,通向“至德齊光”的道德頂峰。
      自下而上,四百余米的墓道聳立著三座四柱三門沖天式石坊,分別建于乾隆十年(1745)、乾隆二十五年和乾隆三十一年。

       哪位作家說過:“建筑的最高位階是道德載體”。那些長存于世的建筑,其功能往往都是非實用性的,與生活無關(guān),卻與思想價值、人文精神、道德教化緊密關(guān)聯(lián)。像仲雍墓道牌坊。
       首道牌坊為“清權(quán)坊”,上鐫“敕建先賢虞仲墓門”坊,坊額正中嵌“圣旨”兩字。
       第二道牌坊為“南國友恭”坊,“道中清權(quán)垂百世,行侔夷惠表千秋”,背額鐫“讓國同心”。
       第三道牌坊為“先賢仲雍墓”坊,坊柱上鐫“一時遜國難為弟,千載名山還屬虞”。

      仲雍是吳文化始祖,他與其兄泰伯讓國的行為成為儒家禮讓孝恕的道德巔峰,三千多年來倍受稱頌。
      孔子在《論語.微子篇》有:“虞仲,夷逸,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quán)?!钡脑u價,說的是仲雍的品行與夷逸、柳下惠一樣,既能放棄高位,又能甘受委屈,因而能名揚千秋。這也是贊頌仲雍順從父意、恭讓之德、仁慈讓國的盛德高行。
      歷經(jīng)歲月的打磨,接受仰望的目光,三道石牌坊在漫山翠綠中顯得古樸而肅穆。穿行于牌坊之間,仿佛靈魂就會受到一次滌蕩,心靈就會受到一次震撼。
      墓冢在青松翠柏擁圍中。封土直徑4.5米,高約2米,外設(shè)羅城與拜臺,彰顯了作為君王的榮譽與尊貴。我注意了墓冢居中的碑刻:“商逸民虞仲周公墓”。民與皇一字之差,讓人感慨萬端:三千年畢竟太久遠,泰伯、仲雍的南來究竟是主動避讓,還是被動回避,實在難以論證,但他們由太子成為庶民,再從庶民成為君王的非凡歷程,肯定是一種偉大的開拓精神。從開化之地南來荊蠻之地,再將荊蠻之地開拓為開化之邦,其中彰顯了怎樣的人生價值?仲雍為“勾吳”第二代國君,至德第二人,他的名字由此能與青山同在,后世有詩贊曰:

高風(fēng)播宇宙,邈矣誰能攀。
青山得以名,萬古永不刊!
      虞山因虞仲(即仲雍)歸葬于此而得名。歷史應(yīng)該為泰伯、仲雍南奔荊蠻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從周原到江南,最終落腳于無錫、常熟一帶,建立勾吳國,這不只是一次輕松的旅行,而是不折不扣的長征,中國歷史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長征。前路茫茫,生死未能卜,支撐他們的,是對親人和族人的在愛大義,是對理想的執(zhí)著,是不畏艱難的開拓精神。
     《世界吳氏總譜世系名錄》載:一世諱仲雍,吳氏傳代始祖,字孰哉,號虞仲,周太王古公父次子。生于殷高宗武丁四十四年庚子,與兄泰伯同奔吳,第二位吳國君主,在位5年,卒于殷小乙九年辛未,享年92歲,娶萬氏。
史學(xué)界對于泰伯、仲雍的歷史貢獻早有定論,其一是開拓江南、發(fā)展生產(chǎn)、繁榮經(jīng)濟,其二是筑城練兵、加強軍事防御、鞏固軍事要地。其三是“崇文重教”,教化吳地百姓。我在“互動百科”“仲雍”條目下查到如下文字:
      “勾吳”立國后,廣泛開展學(xué)習(xí)中原文化,頌揚“謙讓”、“開拓”精神,仲雍身先士卒帶頭推行。為把大瀆河開通至揚子江,仲雍必須東進開發(fā)沿江低洼地區(qū)。這一創(chuàng)舉得到太伯的贊許,于是仲雍把兒子季簡嗣于太伯,并攜妻萬妹(種、養(yǎng)能手)向大哥告別。太伯含淚對二弟道,“望弟早日歸來”。仲雍夫婦經(jīng)過漁村(今蕩口)、月溪(今甘露)等地到達海隅(虞)。
      祠即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賢的廟堂?!稘h書循吏傳》記載:“文翁終于蜀,吏民為立祠堂。及時祭禮不絕?!币酝谕鍨榇淼撵籼梦幕?,是獲得文化歸屬感與共享感的直接媒介。
      清權(quán)寺在仲雍墓右,位列仲雍墓頭座牌坊南側(cè),坐西朝東,為兩進三間中庭院仿古建筑。正門懸掛“清權(quán)祠”匾額,為曾國藩手跡;后進三間,中堂居中設(shè)仲雍塑像,上懸“讓德高風(fēng)”匾;塑像兩側(cè)楹聯(lián)赫然是“道中清權(quán)垂百世,行侔夷惠表千秋”。在廳內(nèi)陳列的《吳國世系表》,刻有從泰伯、仲雍建句吳至吳王夫差失國,吳國21世傳人、25位君王的名字和傳承關(guān)系。另有《吳國疆域變遷圖》,展示發(fā)春秋后期吳國鼎盛時期的疆域。
      漫步于堂前中庭,仿佛走進歷史的隧道,可以在歷代文人名士的碑文詩聯(lián)中窺見仲雍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梢择v足,可以沉思,可以停下匆忙的腳步,過濾塵世的喧囂,與古人對話,或者探尋清權(quán)寺的古今遺聞。毫無疑義,“清權(quán)”語出《論語》“身中清,廢中權(quán)”,道出了孔圣對仲雍的評價,即至德至孝,人格修養(yǎng)合乎清廉的標準,放棄了原有的人生追求合乎權(quán)變的原則。
       清權(quán)寺為祭祀仲雍之地,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由蘇州提學(xué)副使婁謙建于墓旁。弘治七年(1494年),由江蘇巡撫都御史劉庭瓚改建于虞山東嶺、辛峰亭之西下方,后知縣楊子器又改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知縣楊振藻重建。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移建于北門大街今址。嘉慶三年(1798年)重建,咸豐十年毀。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建。
      沿時間的河流回溯,興廢只剩下一串?dāng)?shù)字;湮沒的是曾經(jīng)的輝煌,重興的,是歷史的砂器過濾后的真知。

吳公仲雍  亮節(jié)高風(fēng)  讓國同心  至德齊光 
追隨長兄  梅里拓荒  斷發(fā)紋身  與民同耕
崇文重教  吳歌悠揚  東抵海隅  民富物豐
千載名山  南國友恭  清權(quán)古寺  春秋蒸嘗
――《2018祭仲雍文》
       我在2018年4月10日主持海內(nèi)外吳氏宗親仲雍公祭祀大典。我還于2014年10月,出席在無錫召開的首屆全國泰伯論壇之后,隨團拜謁仲雍墓,并與管委會領(lǐng)導(dǎo)就吳氏拜祭仲雍公事宜進行有益的磋商。其時,我的心景是微妙的、失落的。自新世紀以來,同為吳氏始祖,無錫泰伯陵歲歲祭祀,而七十公里之遙的虞山仲雍墓卻孑然清寂。
       其時的心景,與我六百年前的常熟籍同宗吳訥接近?!百v子忝末裔,有淚自潸潸。誰為禁樵牧,陳辭扣天關(guān)。”作為吳氏裔孫,目睹老祖宗陵墓無人祭拜,無限傷感只能化為兩行清淚。
      更多時候,我們是不是忽略了“至德同光”“讓國同心”的寓意?我們是不是忽略了泰伯身旁,默默站立著的胞弟仲雍?
      于今看來,孝父友弟、讓國奔?、勘俳?,這需要多高境界,多廣的情懷,多高的智慧?答案是肯定的,其中不可或缺的,是伯仲之間同心同德,同心協(xié)力。
      無錫鴻山望虞亭中有千年石碑一方,其上刻有仲雍胞弟季歷所作的《哀慕歌》:

先王既徂,長殞異都,哀喪腹心,未寫中懷。
追念伯仲,我季如何?梧桐萋萋,生于道周。
宮館徘徊,臺閣既除,何為遠去,使此空虛。
支骨離別,重恩南隅,瞻望荊越,涕淚交流。
伯兮仲兮,逝肯來游,自非二人,誰訴此憂?
     《哀慕歌》表述的是骨肉深情,同時說明了虞地和仲雍在勾槍中的重要歷史地位。
       虞山從來靈秀,自古風(fēng)雅,只因它依偎著秀美的尚湖,只因它依偎著一座江南名城。城與山,就這樣緊緊地交織在一起。
明代詩人沈以潛有詩云:
吳下琴川古有名,放舟落日偶經(jīng)行。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
        青山指的是虞山,城即常熟城。寫詩盛贊虞山的,是明代吳縣人,名沈玄,字以潛,工詩好琴,能醫(yī)術(shù),后擢升為御醫(yī)。詩人慕常熟之名而來,在黃昏的余暉里,乘一葉扁舟,來到了“古有名”的“琴川”。常熟城內(nèi)有七條河流東西貫通,城中有一條古運河南北貫穿而過,溝通七條河流,如琴上七弦,故常熟城又稱“琴川”。沈玄放舟而來,想必他是穿過了琴川的枕河人家,看見了擁入城中的虞山一脈,故有“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千古佳句。
      虞山因虞仲(即仲雍)而成千載名山,因虞仲而成“福地”。
      虞山綿延十里。山與城交匯處有影蛾池,原為常熟母親河――琴川河的源頭。池上架有文學(xué)橋。橋柱有兩聯(lián),南聯(lián)鐫:道接?xùn)|山遠,源分墨子香;北聯(lián)鐫:東南開道脈,今古挹文瀾。古橋雖小,卻是山與城的鏈接處。
       對聯(lián)所言,正是言子的事跡。言子(前506―前443年),名偃,字子游,又稱叔氏,常熟人。春秋時孔子三千弟子中******的南方人。后人所以稱他為“言子”,又稱“南方夫子”,是出于對他的尊敬。言偃出生于吳地,成年后到魯國就學(xué)于孔子,從言偃比孔子年輕四十五歲來看,他當(dāng)是孔子晚年的學(xué)生??鬃佑械茏尤Вt人七十二,言偃即為七十二賢人之一。擅文學(xué)(指歷史文獻),曾任魯國武城宰,闡揚孔子學(xué)說,用禮樂教育士民,境內(nèi)到處有弦歌之聲,為孔子所稱贊。孔子曾說:“我道南矣”,意思是:有了言偃這個學(xué)生,我的學(xué)說可以傳播到南方了!言子60歲時返歸故鄉(xiāng),繼續(xù)他的事業(yè),從游弟子以千計,對東南文化的繁榮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過“道啟東南”石坊,拾階而上,可見御書亭內(nèi)“文開吳會”額。御書亭兩側(cè)各一亭,亭內(nèi)各有祭文一方。過“南方夫子”坊,即是言子安息地,碑刻“先賢子游言公墓”。
       “邑里崇名跡,東南鐘大賢”,虞山因了仲雍、言子的安息而璀燦奪目。
       仲雍墓東,有吳王周章墓。周章為仲雍曾孫,吳國第五任國君;周武王滅商,求太伯、仲雍后裔,獲悉他在吳地為君長,于是封他為吳國諸侯。墓冢外設(shè)羅城、拜臺及墓門等,冢后豎乾隆二十九年修葺所立“古吳王周章陵墓”碑一方。
       秀美虞山因這幾千年的文化滋養(yǎng)而靈光四射、盡得風(fēng)流!
       虞山福地,墓葬文化赫然成為其獨特的文化景觀。在鵓鴿峰麓,有“兩代帝師”、“狀元宰相”翁同墓。拂水巖下,有抗倭獻身的民族英雄王a墓,還有明末清初著名詩人錢牧齋墓及“河?xùn)|君”柳如是墓,他倆近旁有明代《永樂大典》總校瞿景淳墓,往東有“虞山畫派”開山祖師、清代畫圣王石谷墓。小石洞東有 “元四家”之一、國寶級名畫《富春山居圖》作者黃公望墓,山坡上則有《孽?;ā纷髡咴鴺隳埂﹂T西面還有 “明文忠公”瞿式耜墓。
       文人也好,圣哲也罷,這群人選擇了虞山,即是選擇了視死如生。虞山以它博大的胸懷接納這群人,即是選擇了事死如生。后人在這些名冢前,思緒往往會超越時空;隔著一杯黃土,聆聽著墓主淺吟低唱久遠的歷史。這些墓葬與千古名山相伴,兩者互為映襯,成為常熟山水文化的獨特人文景觀。
      正當(dāng)我在東南文化之都泉州的寓所伏案創(chuàng)作之時,遠赴新疆游歷的無錫吳氏祖地宗親會秘書長吳樂一宗長給我發(fā)來了信息:《訪常熟,探仲雍公遺跡》。信息說的是,去年七月上旬,無錫吳氏祖地宗親會吳仁山會長偕同陳振康副教授、吳樂一先生、吳建東先生一同到常熟考察,常熟市黃公望文化研究會會長浦仲誠先生向客人出示《常熟縣志》,在縣志中,他們讀到了以下記載:“虞山謂虞仲嘗隱此山?!薄案谢l(xiāng),在縣治西南,泰伯與弟仲雍讓國而來。民從之者千余家,悉感其化,故名?!薄岸宋l(xiāng),在縣治東北,泰伯以端施治,故名?!?/span>
      文化需要傳承,更需要腳踏實地的探索。無錫一行在《常熟縣志》中至少解開了一個謎點。
     《史記太伯世家》記載:“太伯之奔荊蠻,自號句吳。荊蠻義之,從而歸之千馀家,立為吳太伯?!边@里“歸之千余家”是怎樣一個概念呢?“千余家”會是多少人口?這些人口都在梅里嗎?歷史學(xué)家們都有疑惑。而常熟縣志的記載解開了此迷,這個“千余家”分布廣、范圍大,在常熟就至少有兩個吳民的村落,分別稱為“感化鄉(xiāng)”、“端委鄉(xiāng)”。
      除此之外,在浦仲誠先生的陪同下,無錫一行還實地考察了仲雍公在虞山隱居、生活過的“老石洞”。老石洞在虞山的后山。他們沿山路走著凹凸不平的卵石路,攀高跳低,不一會就大汗淋漓,終于找到古洞。據(jù)清末小山人季厚F研究認為,虞山的這個“冷泉”(老石洞),曾有姜尚(姜太公)、虞仲、黃公望等在洞中讀書、生活、隱居過。他們又攀附至洞口,低頭彎腰進了洞,發(fā)現(xiàn)洞內(nèi)十分昏暗、潮濕,不由得心生感慨:我們的先人竟在如此艱難的環(huán)境中頑強地生存,其志可欽矣。
      孔懷兄弟,同氣連枝。我與樂一宗長算是忘年之交,只因擁有同一個姓氏,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

(作者簡介:吳謹程,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經(jīng)典文化出版社總編審,中國詩歌民刊收藏館館長,晉江市作家協(xié)會主席,中華吳氏宗親總會秘書長。)

上一篇:吳迪:人 不能讓心情生病

下一篇:我到休寧去祭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康市| 长顺县| 堆龙德庆县| 花垣县| 三都| 泾阳县| 常山县| 通江县| 蒙阴县| 容城县| 渑池县| 桂阳县| 会泽县| 阿拉尔市| 娄底市| 威远县| 黄陵县| 酒泉市| 陇南市| 竹北市| 婺源县| 青岛市| 凤庆县| 普格县| 宁远县| 九江县| 邛崃市| 上蔡县| 黄山市| 利川市| 泸州市| 平舆县| 利辛县| 林西县| 吉木萨尔县| 清新县| 莱芜市| 新绛县| 高邑县| 荔波县| 南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