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五個霸主國,齊、晉、秦、楚、吳,這五個國家的王室,在稱霸之前,王室內部發生血腥的君位之爭而且奪位成功的,是齊、晉、吳,三個國家。秦國在稱霸之前,王室內部沒有發生過君位之爭,楚國在稱霸之前,王室內部沒有發生過君位之爭而成功的。
不過,秦楚兩國在稱霸之后,都出現君位爭奪的現象,但是奪取君位的事變均以失敗而告終。
楚國在楚莊王稱霸之前,有過王室內亂,但楚莊王以靜制動,三年不鳴,之后重用伍舉(伍子胥的祖你),一鳴驚人,成功地化解解了內亂,繼而稱霸。
楚莊王稱霸之后的楚國王室內亂,是伍子胥在吳國去世五年之后的事,是楚平王的孫子白公勝為了討伐鄭國而發生的動亂,也不是為了爭奪君位而起。當年楚平王之子、白公勝的父親太子建與伍子胥逃到鄭國,鄭國收留了太子建,然而太子建卻恩將仇報,要聯合晉國推翻鄭國,最后被鄭國國群殺掉,白公勝和伍子胥不得不逃到吳國。于是白公勝一心要為父報仇攻伐鄭國,回到楚國后,也向楚王提出這個要求,但楚國君臣一直不同意,于是白公勝在夫差十七年,借戰勝吳國之機,發動叛亂,囚禁楚惠王,白公勝自立為楚王,后來被葉公(成語“葉公好龍”的那位葉公)打敗而自殺身亡。
秦國的事,是楚國人宣太后羋八子把持朝政的時期,秦武王之兄弟季君在秦武王死后兩年發動叛亂,最后以失敗而告終。這是秦國僅有的一次王室內亂,而且還是發生在太后干政的前提之下。之后的內亂是太監外戚( 保┰誶厥薊適奔浞⑸的內亂,以及屬于官僚階層的商鞅發動的內亂,這不屬于王室內部的內亂。
秦國王室內部沒有內亂,這可能地當地民風純樸有關系,秦國故地,正是泰伯奔吳之前所生活的地方,即現在的西鎮吳山所在之處。泰伯與當地民眾的關系,或者是志趣相投,同氣相求,從而易于融合,或者是民眾易受泰伯感染,從而融合。
齊國姜小白奪位成功而稱霸,晉國重耳奪位成功而稱霸,吳國公子光奪位成功而稱霸(吳國在稱霸之時還有一次不成功的奪位之爭---夫概自立為王,吳國在稱霸之前可能也有一次不成功的奪位之爭---慶忌復仇。不過歷史上真實的慶忌,可能并未復仇,而是一位寬宏的人,要離刺慶忌以及慶忌最后與要離的對話<一天不能死兩個勇士>,可能是是后人或者說是越人編撰的),以推翻君王奪得君位而告成的齊、晉、吳,這三個國家后來的結局都不尋常,吳國與越國合一,晉國分裂為三,齊國被田氏取代。而且這些事都發生的幾十年之內。
公元前489年,齊景公死,齊國公族國、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逐國、高二氏,另立公子陽生,自立為相。從此田氏掌握齊國國政。公元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恒(田成子)殺齊簡公與諸多公族,另立齊平公。
這是夫差當政時期,吳國滅亡之前,姜氏齊國己經被田氏接管,只是尚未正式冊封田氏為齊國國主。(齊國的事件對夫差殺伍子胥的事件有影響,因為夫差看到齊國的事件之后,感覺到官僚階層對王室的威脅是很嚴重的,尤其是在操縱王室繼承人方面,所以夫差對伍子胥很不放心,這不僅僅是因為伍子胥傲于夫差并將兒子送往齊國,伍子胥死于公元前484年)
公元前453年,晉國公卿趙、韓p魏聯合起來滅掉公卿智氏,晉國公室名存實亡。這是吳國亡國二十年之后的事。
這個時期之后,春秋五大霸主國,只剩秦楚兩國的王室還存在于世,楚國統一中國南方,秦國統一中國。而在春秋戰國之交的短短三十多年的時間里,齊國王室被取代,晉國被分食,吳國被滅國,原有王族宗室不得公祭祖宗,所謂的絕祀。
到了泰伯四十一世孫吳如勝時期,公元154年,吳國亡國627年之后,吳國王室后裔才重立泰伯廟,開始公祭列祖列宗。六百多年的時間,似乎也是從泰伯自號句吳到夫差掩面伏劍這一吳國立國的國祚時間長度。如此巧合。
上一篇:羅村正月初九《花燈會》“考”
下一篇:蘇州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