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祖廟碑廊”尋聚邊祖跡
佛山祖廟位于祖廟路二十號,佛山市博物館內,由祖廟、孔廟、碑廊、陳列館和園林組成,始建于北宋元豐年間(公元1078-1085年),歷經20多次重建和擴建,逐漸發展成為一座體系完整,具有濃厚嶺南建筑特色的廟宇建筑。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佛山祖廟大修,形成今日的祖廟建筑群。因“歷歲久遠,且為諸廟首也”而被稱為祖廟。1962年劃定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佛山市博物館管理。
由于歷史的種種原因,現今聚邊吳紹德堂的族譜,只留下殘缺不全的部分資料,包括族譜序以及一至二十三世的兩房名冊資料,除了從族譜序的簡短陳述中,可以清楚地知道,我們的太始祖是丹七公,原籍南雄珠璣巷,后來攜二子遷徙南下,定居南海的全過程外,歷時五百多年的族人社會活動情況,卻一無所知。
在重新整理、搜集《聚邊吳紹德堂族譜》的同時,我通過老人回憶;翻閱佛山有關的歷史文獻、文物,如《南海縣志》、《佛山文物志》等;尋訪古跡,如“祖廟”等,有所收獲,從中發現了一些先祖活動的蛛絲馬跡。
根據《佛山文物志》記載:1982年,佛山市博物館把在城區收集到的碑刻,選擇了其中較完整的23塊,在孔廟南側設立碑廊陳列,所列碑刻如下:
碑 刻 名 稱 | 年 份 | 備 注 |
一、廣州府南海縣傷禁橫斂以便公務事碑 二、華封臺會碑 三、長明燈會碑 四、傷禁私抽設牙碑記 五、存院圍基圖碑記 六、忠義流芳同記 七、豆豉巷碼頭碑記 八、鶴園鄉約碑 九、奉分憲核定正埠租項章程告示碑記 十、奉憲嚴禁示碑 十一、撥項公祭義家憲示 十二、重修山陜會館落成小序 十三、繁露社碑記 十四、奉憲撿葬流尸告示 十五、禪鎮江西義莊官示抄刻碑記 十六、重修水月宮碑志 十七、重修天后廟碑 十八、江右義莊碑記 十九、惜字社碑記 二十、佛山清涌碑記 二十一、重修佛山塔坡古廟碑記 二十二、粵海關稅館碑 二十三、重修軒轅會館碑記 重修三圣古廟碑記 | 崇禎八年 順治十五年 康熙五年 康熙三十二年 康熙五十七年 雍正己酉 乾隆四年 乾隆四十三年 乾隆五十五年 乾隆五十五年 嘉慶二十二年 道光十四年 道光二十四年 道光三十年 同治十二年 光緒元年 光緒二年 光緒四年 光緒五年 光緒八年 光緒十六年 光緒十八年 光緒二十四年 不詳 | 督修值理“吳聯章”,是“聚邊房”21世祖 碑中的“吳紹德堂”,是聚邊宗祠的“堂號” 碑中的吳泰新、景新是“聚邊房”18世祖 |
碑刻、碑記,是記錄、反映地方歷史、人文社會活動的一個重要物證,為此,我們專程到祖廟碑廊,一一留心察看,重點關注那些碑刻、碑記,記載的有關捐款、值理等名冊,絕不放過其中每一個帶“吳”姓的名字。
黃天不負有心人,在《惜字社碑記》的“惜字社值理第三班”人員中,赫然出現“吳紹德堂”的名字!在眾多的值理名單中,有個人或以堂號出現。查《南海縣志》,《惜字社》位于佛山大基頭關巷,距離張槎聚邊村十分近,因此,可以確認,《惜字社碑記》中的“吳紹德堂”,肯定是我們的聚邊 “吳氏宗祠”“堂號”無疑了。(有關《惜字社》的詳細資料,將另行介紹,這里從略。)
從《惜字社碑記》發現“吳紹德堂”的祖跡,大大地鼓舞了我們,繼續查下去的信心,果然又有所收獲。在《重修水月宮碑志》里,我們又發現督修值理“吳聯章”的名字。“吳聯章”是聚邊西莊耳恒房第二十一世祖,約生于清道光年間。重修的《水月宮》又是指明張槎鄉的《水月宮》,所以,《重修水月宮碑志》中的督修值理“吳聯章”,是我“聚邊吳紹德堂”的先祖無疑。(有關《重修水月宮碑志》的詳細資料,將另行介紹,這里從略。)
到了碑廊的盡頭,還有一塊《重修三圣古廟碑記》,這塊碑記并不包括在《佛山文物志》的二十三塊碑記中,是新補上去的,碑上并沒有碑刻時間,祖廟博物館也沒有加以說明文字,但可以找到吳泰新、吳景新的名字。查聚邊族譜,這兩人名,顯然吳泰新、吳景新是西莊世恒房十八世祖,因為兩個親兄弟同時出現在同一塊碑上,機會是很少的,他們是從聚邊遷到佛山柵下大塘涌村的。(詳見《聚邊族人的再遷徙》一文)
在祖廟碑廊里,只有三十塊左右的碑刻,而能找到三塊與聚邊祖有關的碑記,其幾率是十分之一,可算是碩果累累。當然,其他碑文里還有許多姓“吳”的名字,但與已掌握的族譜名諱不相符,或相距甚遠的,就不能張冠李戴了。同時,碑記里還有許多是采用堂號、商號標記的,堂號容易區分,而商號就更難定了,因此,也可能有遺漏的地方,但結果已經相當滿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