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到高清无码欧洲亚洲国产精品,琪琪婷婷综合网,国产无码免费视频,亚州超碰密乳综合网

華南地區

劉伯溫撰《吳氏族譜敘》

   

劉伯溫撰《吳氏族譜敘》

吳李才寫于2018-4-30

一、前言

今年是入粵始祖吳居厚(1038-1114)誕辰九百八十周年和二世祖吳潛軒(1071D1148)逝世八百七十周年祭祖活動之紀念日子!值此緬懷先祖之際,筆者公開報導乾隆四十八年(1783)吳杰超主修《吳氏族V》(1)中的幾篇重要之序言文獻,巳錄入了五篇(2-6),現介紹第六篇:劉伯溫撰《吳氏族譜敘》(圖1)。

劉基1311~1375),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勛。他這篇《吳氏族譜敘》寫于“洪武八年春三月甲申”后,于洪武八年農歷四月十六卒于故里,享年65歲。由此可知,他這篇敘是劉基為吳氏族譜寫的絕筆之作。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

這篇《吳氏族譜敘》能夠在廣東的吳居厚及其吳潛軒支系族譜中保存,至今時巳有235(2018-1783=235)年,比目前類同記載的湖北-鄂城-鞘獻謐V-1948版本(圖2)的年代早165年,且文字中錯漏較少,用詞較正確。故筆者按廣東譜載為正文與湖北譜載為參考,寫出本文點校稿,并以有關資料作對比,求取佐證的依據。這些舊(老)譜序重X版的原件又從何而來,未可知也,留待尋蹤。

劉基伯溫在序言中指出:“古者因生以賜姓,胙土以命氏。因以為族,所以表世德報有功,使其子孫百世而不紊,先王之澤厚矣。后世風俗日薄,宗法又廢,加以喪亂相尋疆宇,分裂世系之次、混淆、散軼,不可復考,至有服未盡者,巳為途人。蓋由氏族之學,不講譜,不修故也,可勝嘆哉!”其中“因生賜姓,胙土命氏”,這句話高度概括了姓與氏的本質區別和文化內涵。“因生”是生育觀念,是生命的產生、延續、血緣的傳承;“胙土”,是生存觀念,是人們生存發展的社會環境,生活方式。這不但對于探討劉基伯溫之姓氏源流學說有學術價值,而且對于探討吳居厚及其吳潛軒支系族譜有重要的文獻價值。饗讀者,僅供參考。

二、劉基撰《吳氏族譜敘》原文與點校稿

         

                              1、劉伯溫撰《吳氏族譜敘》(稱《舊譜序》),

 (清)吳杰超主修《吳氏族V》-1783年版,載自手抄本(1997年復印件),第34-35頁。 

       筆者注:本圖為復印件之照片圖,經剪輯制作,特此說明。

劉伯溫撰《吳氏族譜敘》

延陵吳(氏)之后有號柳源先生者,文行超卓,有聲于時。四十二世灌陽侯所修世譜及后世重修者,上自周太王以及身八十世矣。既鋟梓而罹兵講淮媯其子世長后,于他處得其舊刻,乃徒重鋟梓。

吾友宋景銚先生已為序之,復求予(注:予同“余”)言,以識于后。夫古者因生以賜姓,胙土以命氏②。因以為族,所以表世德報有功,使其子孫百世而不紊,先王之澤厚矣。后世風俗日薄,宗法又廢,加以喪亂相尋疆宇,分裂世系之次、混淆、散軼,不可復考,至有服未盡者,巳為途人。蓋由氏族之學,不講譜、不修(故)也,可勝嘆哉!

今吳氏自始迄今僅二千余歲,而世長能繼先志,纘修譜牒而其(世)次歷歷不紊,且以附其生平行事之I,俾觀者油然興起其尊祖敬宗之心,與木本(錯寫:支本)水源之義,其為世教民之助不少矣。為子孫者,又安得不以其心為心,使其世澤綿綿千世而不己,則其光前裕后,又M有加,于是舉哉。故吾樂為之序,以為世俗裨啤

洪武八年(注:1375)春三月甲申       劉伯溫謹敘

注:劉基官職為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前御史丞兼太子贊善大夫、o軍、誠意伯、括蒼、劉伯溫。

筆者注釋:

①宋景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祖籍金華潛溪(今浙江義烏),后遷居金華浦江(今浙江浦江)。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思想家。與高啟劉基并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章溢、劉基、葉琛并稱為“浙東四先生”。宋濂著作有《郁離子》、《覆瓿集》、《寫情集》、《犁眉公集》、《春秋明經》等,后人合編《誠意伯文集》20卷。

②古者因生以賜姓,胙土以命氏……巳為途人這一文字,在(明)釋妙聲《東皋錄》“繆氏族譜序”一文中有錄入。于乾隆四十六年,即公元1781年九月恭校。

開國翊運守正文臣、……括蒼劉伯溫:這一段落款是后人所寫,以“注”附在落款之后為妥,特此說明。

三、對《吳氏族譜敘》之對比與佐證

1、《吳氏族譜序》與《老譜序》對 

        

         2、《老譜序》(簡稱劉伯溫序),載自湖北-鄂城-鞘獻謐V-1948版

      來源:美國猶他家譜學會Genealogical Society of Utah

筆者注:

(1)類同《老譜序》:載自“鄂州華容吳氏******卷”作者:易點通,來源:吳氏鄂州,2009-3-2,華夏吳氏網轉載。

(2)摘錄《老譜序》:劉基(即明代"開國文臣******"的劉伯溫),摘自湖北廣濟、江西瑞昌等吳譜;作者:麻溪吳后裔WFH的博客(2014-4-4);無錫統譜、佚名,載自《吳氏在線》2015-2-19等。

劉基撰《吳氏族譜敘》(圖1)與《老譜序》(圖2)兩者對比可見,后者表述不正確的文字如:“L因其”、“身有七十余世”、“兵火”、“宋法”、“世族”、“余載”、“不爽”、“世族裨”;漏字如:“于他處”、“未盡者,漏“者”字”等,故應以前者吳杰超主修《吳氏族V》-1783版的劉基撰《吳氏族譜敘》作為原作的依據。

2、劉伯溫撰《吳氏族譜序》落款時間佐證

           

                 圖3、劉基與宋鍇妝適櫸ㄖ落款時間   

劉基晚年有《陸柬之文賦跋》,寫于去世那年(1375)的三月二十六日,楷書,共37字,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唐柬之書文賦一卷》中記載:……宋濂跋云,唐人之書,論者以其臨晉,往往少之,殊不察其變化之妙也。柬之此筆,神俊超詣,尤非諸家所能及。s世既久,乃獲G之,是猶拾驪珠于煨燼者也。識者尚慎藏之。洪武八年三月既望之五日,金華宋濂書于玉堂之署。又劉基跋云,“晉陸之詞,唐陸之書,可謂二美具矣,撫卷三嘆遂識之。洪武八年春三月廿六日,誠意伯劉基題”。可見宋濂與劉基是親密老友,在洪武八年春三月劉基病重期間,依然進行譜牒探討。

    研究劉基序言的真偽,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的落款時間是否正確。而本文劉伯溫撰《吳氏族譜序》寫于“洪武八年(注:1375)春三月甲申”,其中“洪武八年”是年干支;“春三月甲申”是指月(或日)干支,應該在劉基卒于洪武八年農歷四月十六之前寫的,故劉伯溫撰《吳氏族譜序》落款時間是真實可信的。

在劉伯溫撰《吳氏族譜敘》中說:“吾友宋景先生已為序之,復求予言,以識于后。”究竟哪一篇是為宋鐨頡耙允隊諍蟆鋇哪兀筆者在查閱現知的劉基伯溫寫過之幾篇序言中,發現以下這一篇(4)是較為靠譜之序:

           4、寬甫吳公重修家乘序(簡稱《宋鐨頡)

―載自《中華吳氏大統宗譜》

4《宋鐨頡可見,他論述了吳自泰伯開國以來,寬甫吳公重修家乘之史實情況,但落款為“明洪武八年歲次乙卯秋孟十日”,其中“秋孟十日”是指農歷七月十日。而劉基卒于洪武八年農歷四月十六日,由此可知,劉基巳經離開人世約85天了。劉基怎么可能為《宋鐨頡沸蔥(敘)呢?除非這一篇《宋鐨頡凡皇橇躉所指的“復求予言,以識于后”之序,也不是“吾樂為之序,以為世俗裨啤。如果真是這篇《宋鐨頡罰則這落款時間就有疑問了,有待尋蹤求實吧。

3、劉伯溫撰《吳氏族譜序》中一內容之佐證 

      

 5、《氏族譜序》節錄,載自(明)釋妙聲東皋錄》 ,【卷中~卷下】。

來源:《四庫全書》,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

釋妙聲[元](約1338-?),俗姓不詳,字九V,江蘇吳縣人。約元惠宗至元中前后在世。元末,居景德寺。后居常熟慧日寺,又主平江北禪寺。洪武三年(1370),同萬金被召至天下釋教所。與袁桷、張翥、危素等友善,故所作頗有士風。妙聲所作詩文繕寫,均藏之山房。洪武十七年,其徒德始刊行之。著有東皋錄》三卷,《四庫總目》行于世。

5這一段文字,“古者因生以賜姓,胙土以命氏。……巳為(T)途人。蓋由氏族之學,不講譜、不修(故)也,可勝嘆哉?”在(明)釋妙聲撰《繆氏族譜序》錄入,且內容文字與洪武八年劉伯溫撰《吳氏族譜序》(1)中一內容文字完全相同,說明了有佐證作用與可信度。

四、結語

閱讀這篇劉基撰《吳氏族譜敘》,給我印象較深刻的一句話:“四十二世灌陽侯所修世譜及后世重修者,上自周太王以及身八十世矣。”他的意思是說,由太伯仲雍之父親周太王為始祖,迄今吳姓人巳有八十世矣。我贊同以周太王為吳氏第1世的世次排序系統,它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及歷史淵源

筆者公開報導乾隆四十八年(1783)吳杰超主修《吳氏族V》中的六篇(黃澤、王懿修、馮成修、方觀、^發和劉伯溫)重要之序言文獻,還有多篇留待日后探討,至此告一段落。這些序言文獻來自廣州吳銳麟先生珍藏的事實,證明了在各地民間,或私人收藏家手里,仍有大量的吳氏族譜、字畫、文物等存在,都是很珍貴的吳文化遺產之一。關于吳居厚及其吳潛軒支系族譜的研究,由于文獻失佚或散落民間,故仍處于粗淺的探討階段,有待專家學者與讀者作重點關注與評說。 

讓我們深入生活,到各地民間進行調查研究,去挖掘探討未公開之文獻與文物,整理修輯家譜,使后學者將獲益甚豐。祖德宗功延世澤,光前裕后繼風流,為宏揚中華姓氏文化而作出更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清)吳杰超編輯《吳氏族譜》-1783年版,現知僅存手抄本(1997年復印件),由廣州新鳳凰吳氏宗長吳銳麟珍藏。

(2)黃澤撰《吳居厚之子潛軒支系譜序》 作者:吳李才 載自《華夏吳氏網》2018-3-25

(3)王懿修撰《吳氏重修族譜序》 作者:吳李才 載自《華夏吳氏網》2018-4-3

(4)馮成修撰《吳氏族譜序》 作者:吳李才 載自《華夏吳氏網》2018-4-8

(5)方觀撰《吳氏族譜序》作者:吳李才 載自《華夏吳氏網》2018-4-13

(6)^發撰《吳氏族譜跋》作者:吳李才 載自《華夏吳氏網》2018-4-18

本文由廣州新風凰吳氏宗長吳銳麟先生審校,致感謝!

本文在《華夏吳氏網》發稿,致感謝!

 

          

上一篇:吳居厚|區發撰《吳氏族譜跋》

下一篇:蓮山各村吳氏概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寿县| 广州市| 浮山县| 淮北市| 丰县| 买车| 雷山县| 芒康县| 云梦县| 平潭县| 墨江| 聂荣县| 丹东市| 元朗区| 井冈山市| 嘉定区| 潮州市| 南和县| 高青县| 禹城市| 迁安市| 敦化市| 瑞丽市| 栾城县| 周口市| 布拖县| 乳源| 永新县| 兴文县| 天台县| 广宗县| 宜阳县| 云安县| 大姚县| 巴马| 南华县| 民权县| 米易县| 类乌齐县| 磴口县| 五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