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六家畈吳姓人員中的十一名將軍
民國時期的合肥縣號稱將軍縣,合肥六家畈吳姓人員中出過不少將軍,可以找到資料的有十一位將軍,其中,中將五名:吳桐仁、吳紉禮、吳中英、吳廷紀、吳渤海,少將六名:吳光杰、吳近義、吳義勛、吳秉仁、吳篤仁、吳復禮。吳中英和吳光杰是兄弟,吳秉仁和吳篤仁是兄弟。
一、民國時期的五名中將
1、淮軍出身的吳桐仁
吳桐仁(1847年-1929年),字靜山,1865年參加淮軍,為“華”字營炮勇,后任“仁”字營義勝分營管帶。1885年被選送至北洋陸軍武備學堂學習,與段祺瑞、馮國璋、曹琨等人同學。畢業后,回通永鎮任練軍左營管帶。
1888年后,先后任通永鎮淮軍右路三營管帶、通永鎮標玉田營都司。1898年統帶京奉鐵路巡警營,1899年為山東左路巡防水路各營標領,1901年為浙江省軍械總稽查、浙江衢防水陸各營統領加游擊銜,1903年任浙江中路巡防水陸各營統領兼全省沿海各口總炮臺官,升游擊加參將銜。1905年任浙江前路嘉防水陸各營協統,歷保副將,誥授武功將軍,1909年升任蘇州鎮總兵(正二品),1920年授為陸軍中將銜隴東鎮守使,1924年調往北京將軍府授質威將軍。
(吳紉禮)
2、海軍次長、代理總長吳紉禮
吳紉禮(1874年-1963年),字韻蘭,號佩之, 1889年與表兄羅開榜(1920年以陸軍部次長代理總長,中將銜)從家鄉徒步1000多公里至山東威海衛,參加北洋海軍。經后來在中日甲午戰爭中陣亡的同鄉人吳懷仁(字仲卿)介紹,1890年春,入設于劉公島上的威海水師學堂學習。甲午海戰開始時,在外場艦隊上實習,義憤填膺,積極請戰,未獲批準。1895年畢業考試以各科全優獲全校******名,再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深造,1896年以優等成績畢業時,受北洋大臣李鴻章嘉獎。
1897年,清政府重建北洋水師,吳紉禮先后任“海圻號”協長、大副,1899年任“海圻號”艦長隨薩鎮冰率艦隊訪問南洋、歐、美各國,考察世界海軍。1902年,歷任保定陸軍學堂英、法文總教習,保定陸軍速成學堂和保定陸軍大學(后改為陸軍軍官學校)教育長,主持軍事教學,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軍事人才。
1909年起,任職清政府海軍處(海軍部)和民國政府海軍部,長期任海軍部軍械司司長(海軍少將銜)。1924年,任海軍部次長,并一度代理海軍總長,被授予中將銜。1926年4月,段祺瑞下野,吳紉禮亦隨之辭退,閑居北京。
1927年,蔣介石電邀吳紉禮到南京國民政府任職,他以年老辭不赴命,隱居于蕪湖。抗日戰爭期間,化名逃難到貴陽教書,維持生計。抗戰勝利后,時海軍司令陳紹寬派一小輪送其全家回故鄉六家畈,依靠國民政府海軍部寄來的退休金過活(1947年11月22曰,被南京國民政府授為海軍中將并除役),主動擔任養正小學校長。新中國成立后,任安徽省政協委員、省文史館館員。
(吳中英)
3、段祺瑞執政府高等顧問吳中英
吳中英(1879—1938),字霖生, 1907年考入保定北洋陸軍速成學堂,成為首批學生,畢業后,就地轉入軍官學堂(陸軍大學)首期,1909年畢業留校任教,補授陸軍部實缺正軍校(正五品文官郎中)。武昌起義后,馮玉祥等人起義,兵敗被捕,吳中英全力營救,馮玉祥脫險后,與吳中英換帖拜盟。
民國成立后,吳中英先后任陸軍部參軍、安徽都督府軍政司司長(少將)、甘肅都督署軍務廳長(陸軍中將)、隴東鎮守使。1917年張勛復辟,任段祺瑞討逆軍參謀處副處長。同年11月,被任命為軍事考察特派員赴日本參觀陸軍特別大演習,回國后任*********機要秘書。1919年,靳云鵬組閣,吳中英任*********秘書長。段祺瑞任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后,吳中英任執政府高等顧問。1924年12月孫中山應邀北上,吳中英和許世英代表執政府負責接待。
段祺瑞執政府垮臺后,吳中英息影政壇,在蕪湖創辦湖濱墾務公司,在六家畈創辦湖濱中學,用馮玉祥(字煥章)捐贈的3000大洋,建起“煥章圖書館”,藏《四庫全書》、《萬有文庫》等書籍。1938年1月13日,與二弟吳中流、黃麓師范學校校長楊效春等人,被掌握安徽權力的桂系以莫須有的漢奸罪槍殺,史稱“六家畈冤案”。1948年,當時的民國政府對這一冤案進行了平反。
4、抗日遠征軍中將高參吳渤海
吳渤海(1903—1955),譜名吳從義,中學畢業后考入燕京大學,后放棄大學生涯,考入黃埔軍校五期,畢業后,歷任國民黨******軍、師政治委員,******航空學校教官等職。“七七”事變后,奉命入川,動員四川軍閥楊森出川抗日。楊森來安徽參加抗戰,吳渤海任楊部指揮部主任。1939年去******戰區,歷任******戰區政治部上校主任秘書、******戰區干訓團少將政訓處長兼軍管區參謀長(另掛長官部高參)。1943年,任中國遠征軍司令部中將高參,隨接任遠征軍司令長官的衛立煌遠征。
1949年6月,其母病逝,請喪假回成都金牛壩守孝。1949年12月在四川郫縣參加起義,進入解放軍西南軍區高研班學習,1953年3月復員返回成都金牛壩,1955年8月郫縣法院以反革命罪判處死刑立即執行。1983年對原案復查確認原判“事實失實,缺乏證據,因此不成立”,撤銷原判,恢復起義人員名譽,成都軍區重發起義人員證明書。
(吳廷紀)
5、淮軍將領后代吳廷紀
吳廷紀(1904—1947),字振綱,其祖父吳謙貞,系原淮軍“華”字營將領,曾任直隸通永鎮總兵,1880年被清政府授予“振威將軍”名號。
吳廷紀1923年就讀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七期),畢業后歷任陸軍軍需署總務處科員、暫編第十軍軍需處中校科長、南京陸軍大學軍需處中校主任、上校軍需主任,同時參加南京陸軍大學第十四期學習,1934年畢業。
抗戰爆發后,任軍事委員會后方勤務部少將參議,1937年冬,隨部遷長沙轉貴陽到達重慶,任軍事委員會總后編輯處少將處長,主持編寫抗戰史料。1939年受命創辦后方勤務部中級干部(少校至上校)訓練班,任教育長。1940年,任蘭州第八戰區兵站總監部少將副總監,兼陜甘線區司令部司令。1944年至酒泉,兼任河西兵站分監部分監。1946年任鄭州******戰區兵站總監部少將副總監,患病至開封治療,患病期間加中將銜。
二、六名少將
1、光復山西立頭功的吳近義
吳近義(1879—1943),字信芳,號福初,幼時在六家畈吳氏義學讀書,1899年考入北京陸軍武備學堂,1902年選入保定“北洋行營將弁學堂”哨官班,1904年畢業后任山西省新陸軍******標哨官長,后歷任后隊隊官、管帶,秘密與同盟會往來。
1911年10月11日武昌起義,吳近義10月29日就率部起義,占領山西府衙,創山西光復頭功,先后任革命軍團長、獨立混成旅旅長,帶兵增援娘子關,與清軍激戰兩日,身上兩處負傷仍堅持指揮戰斗,擊敗清兵后,升為晉北鎮守使,后任山西正太鐵路少將司令,1930年軍閥混戰,即卸職返鄉。1943年,為鄉親正義直言,得罪了當地日偽軍頭目,被暗殺于宅內。
(吳近義)
2、“兵學家”吳光杰
吳光杰(1886—1970),譜名吳中俊,字霖泉,號光杰,系曾任段祺瑞執政府高等顧問的吳中英三弟。1906年,經長兄吳中英引薦,先后入保定陸軍幼年學校、保定陸軍速成學校讀書,1911畢業后任清朝陸軍部機關槍縱隊排長
率隊參加武昌起義,作戰時左臂受傷,參加了孫中山就任******任總統典禮,后任陸軍部軍械司科員,并任陸軍部長黃興的副官。1912 年,由陸軍部保送去德國柏林工科大學及陸軍炮工大學就讀,并入德軍實習。1915年秋,應德國大本營之邀,代表中國擔任觀戰武官,與十幾個中立國武官一同觀戰,遍歷德法、德俄及巴爾干各戰場,對研究現代戰爭學獲益頗多。
1916 年3 月回國后,任漢陽兵工廠炮廠主任。1919年至1922年,任西北軍馮玉祥部第四混成旅營長,1922年后,歷任吳淞陸軍軍官教導團教育長、陸軍檢閱使署教練處炮兵主任、第四集團軍軍械處處長、南京******軍校高級教官、軍校編譯處少將處長等職。1936年,任訓練總監部軍官外國語文補習所所長。抗戰爆發后,每天在南京廣播電臺主講一個小時的“國民軍事常識”,號召全民抗戰,歷時兩年半時間。1941,調至重慶任軍事委員會高級參謀。1946年退役,1948年底去臺灣。
吳光杰終生從事軍事教育,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國民黨軍軍官。練兵之余,進行軍事譯著,正式出版的有《德-事調查記》、《國防芻議》、《步兵操典》、《軍隊指揮》、《兵器學》、《民眾防空》、《新時代之要塞》、《英漢軍語辭典》、《步兵教練手冊》、《裝甲部隊》等24 部著作,有“兵學家”之稱。
吳光杰兒子吳世武,是黃埔軍校第12期學員,28歲任上校團長,抗戰期間曾遠征印度。1949年,駐軍甘肅酒泉時,張治中致電,叫他不要去臺灣。他后來率領7000人起義。
3、第八補給區司令部少將經理處長吳義勛
吳義勛,字希炎,小時候養正小學就讀,畢業后在雜貨店里當學徒,后經人介紹到國民黨五十六師任少尉軍需,累升至中校科長。抗戰后,先后任******戰區第九軍(軍長郭寄嶠)軍需處長(上校)、******戰區軍政部第五會計分處副處長。抗戰勝利后,任第八補給區司令部少將經理處長。
4、桐城、懷寧師管區少將副司令吳秉仁
吳秉仁(1890—1953),字伯彝,六家畈洼地吳村人,其父親吳孟貞,晚清時舉人,曾主持六家畈吳氏義學和六家畈養正小學,擔任過段琪瑞的家庭教師。吳秉仁保定軍官學校畢業,抗日戰爭期間任桐城、懷寧師管區少將副司令。1929年2月至1930年4月,任河南禹縣第二十任縣長,對縣政進行改革,推動司法獨立,將史、戶、禮、兵、刑、工六房,改為民、財、建、教四科及警察局、稅務局,普設國民學校(即小學)為義務教育,禁止男子留辮、女子纏足等。
5、隴海鐵路護路司令吳篤仁
吳篤仁,字亞侖,1895年出生,六家畈洼地吳村人,少將吳秉仁的三弟弟,1917年初入保定軍校第六期學習,1919年春畢業,參加過討袁運動,歷任連長、營長、團長等職務。抗戰前夕,任隴海鐵路護路司令、少將銜。
6、甘肅省秘書長、代理省長吳復禮
吳復禮(1894—1946),六家畈雞鳴山村人,1938年任馮玉祥部少將,1943年任甘肅省秘書長、代理省長。
約在1925年,六家畈吳氏祠堂內豎立了3塊直匾額,分別是“執政府高等顧問、安徽軍政司司長代理安徽都督、甘肅軍務廳廳長、隴東鎮守使、一等文虎章二等嘉禾章陸軍中將吳中英”、“甘肅肅州鎮守使、蘇州鎮總兵、將軍府質威將軍、陸軍中將吳桐仁”、“善后會議委員、海軍部次長代理總長、海軍中將、一等寶光嘉禾章二等文虎章吳紉禮”,豎立這三位與******政府有密切關系的人員匾額,不僅表示六家畈吳氏家族的不凡常,也昭示著六家畈吳氏家族在民國政壇上進入了鼎盛期。
(作者:吳釗,常用網名“遠人”,安徽肥東人,現在合肥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