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望江縣吳氏
家譜和《望江縣志》記載,望江始祖吳如慶公行萬三字美軒,曾為汝甯府通判,因徐壽輝陷饒信等處,乃避兵自鄱陽瓦屑壩遷望江大川市之北門居焉。按公明洪武二年歲貢載《望江縣志》詳查大川市以不可考。曾有后人到瓦屑壩尋根,因年代久遠變化太大,又因瓦屑壩方圓數十里之內皆無吳姓,以至無功而返。
2000年3月1日《安慶日報 下午版》有一篇《瓦屑壩--安慶人的根》的文章,是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葛劍雄教授所撰,文章指出,元代江西饒州路約相當于今日之波陽、余干、萬年、樂平、德興、景德鎮、浮梁等市縣,屬江浙行省。鄱陽縣就是現在的波陽縣,那里有一個叫瓦燮坽的地方,那就是瓦屑壩。葛先生認為,自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彭瑩玉、鄒普勝、徐壽輝在湖北蘄(qí)州、黃州一帶起義,徐壽輝及其部將趙普勝與陳友諒多次率兵沿江而下攻安慶及周圍各縣。朱元璋與陳友諒、趙普勝又多次大戰于鄱陽湖、安慶、池州一帶,直到至正二十四年朱滅陳后安慶才恢復安寧,戰亂長達13年之久,其毀滅性的破壞可想而知,人口必然銳減,土地大片荒蕪。江西饒州一帶受戰亂較少,雖有陳友諒軍騷擾,當地人吳宏、于光組織民眾保土安民,所以人口沒有大的損失。于是朝廷命令遷饒州民眾填實安徽、湖北等地人口稀少地區。如慶公就是此時因徐壽輝陷害而被迫隨當時移民大潮而遷至望江的。至于為何被徐壽輝陷害,家譜記載不詳,以無可考,河南《汝甯府府志》可能有所記載吧。
家譜載如慶公上源世系為……52均-54欽-55授-56源-57宗臣-58遠-59慶-60果-61禹-62克淇-63遵(可能為遹)-64篆、彖-65伯儀、伯載-66溢、湍-67安世、羽-68遂吉-69得遠-70仕瓊-71浩-72禮通-73時敏-74若松-75熠-76凌-77從政-78顏瑞-79如慶。
家譜載如慶公 妣王氏生子五:興一、興二、興三、興四、興五。
興一公為鴉灘、太慈、宿松等地始祖。
興二公為潛山、黃泥始祖。
興三公為大橋、團山始祖。
興四公為南山嶺始祖
興五公為望江官莊、花園始祖。
數代從來由于種種原因,同宗之間很少來往,族譜也沒有共修。1994年修譜時,修譜辦曾派人到潛山、太湖、宿松等地尋宗未果,其原因是他們以另修支譜。
至此如慶公后裔枝繁葉茂,興旺榮昌,分布于望江官莊、鴉灘、花園、太慈、團山、大橋、麥園以及潛山、太湖、宿松等地,人口不下兩萬。
上一篇: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一支吳姓簡介
下一篇:徽州左臺吳氏石潭春暉堂(上門)各支遷居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龙坡区|
尚志市|
贞丰县|
尖扎县|
彝良县|
南丹县|
望都县|
汤阴县|
克山县|
赤城县|
崇仁县|
黑龙江省|
老河口市|
沂南县|
沁阳市|
南木林县|
临颍县|
台中县|
信阳市|
疏勒县|
宝丰县|
叶城县|
成安县|
四会市|
玉树县|
泾川县|
泰宁县|
罗平县|
山西省|
宁陵县|
万年县|
商水县|
武夷山市|
三原县|
梅河口市|
五寨县|
景德镇市|
金华市|
清丰县|
介休市|
安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