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来到江淮侨乡·六家畈    吴氏宗祠理事会、六家畈吴氏文史研究会 | 主办

江淮侨乡·六家畈

安徽省政府、安徽省侨联批准为"安徽******侨乡"

六家畈阅读排行
本栏推荐
  • 走进800年历史的肥东侨乡六家畈吴氏...

    中国报道讯(通讯员吴钊)【编者按】六家畈位于合肥市...


视频鉴赏 更多+

人物鉴赏 更多+

功德碑 更多+
走进800年历史的肥东侨乡六家畈吴氏宗祠
发布日期:2021-03-09  作者:未知    浏览次数:0

中国报道讯(通讯员吴钊)【编者按】六家畈位于合肥市肥东县南部,西南临巢湖,现属于肥东县长临河镇管辖。宋宝庆年间(1226年),六家畈吴氏一世祖吴七三从宣城来此定居,其后代子孙遍布全球各地,这里不仅人杰地灵而且人才辈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帮国祖籍肥东,更令人称奇的是,这里曾经有20多名国民将军,4000多名六家畈吴氏后代居住海外,总人数达20多万之众。

吴蜀丰 吴瑞贤 吴钊

吴七三是唐朝进士吴少微(663年—750年)后代。吴少微,公元701年(唐长安元年)进士,人称徽州历史上******个进士,诗文雄迈华丽,创建“富吴体”,开一代文风,《全唐诗》收录了他的几首诗。因其官拜左台监察御史,后代被称“左台吴氏”。

歙县吴善槐等人考证,约900年前,吴少微16世孙吴启生二子:吴延硕、吴唯。吴延硕离开徽州北上,辗转迁徙,其曾孙吴七三最终落户在巢湖东北岸,成为六家畈吴氏一世祖。弟弟吴唯留在家乡,留下现歙县石潭乡的吴氏家族。安徽省歙县石潭村外的山岗上,吴启坟茔尚在。

六家畈吴氏宗祠一隅

据六家畈《吴氏族谱》记载,宋宝庆年间(1226年),六家畈吴氏一世祖吴七三从宣城迁来,居“岩山北麓”。1594年(明万历甲午年),吴七三第十代孙吴起周首修族谱,在《肇修祠谱序》中写道,“兹考始祖七三公,自宋宝庆间由宣城渡江而来,居庐阳合肥治东,岩山北麓”。1721年(清乾隆六十年),六家畈吴氏第三次续修族谱时,宣城(古称“宛陵”)人程之卫在序言里写道,“七三公,读书乐道,不求闻达,举孝廉,累召不仕,由宣城而隐居合肥东乡”。

六家畈吴抱冰在《六家畈吴氏始祖七三公北来居所初考》中考证,“岩山”即今茶壶山。茶壶山北有一巨石,形如茶壶,壶嘴终年滴水,遥对吴氏宗祠大门,吴氏族人称之为******。民国时期,外姓将壶嘴敲坏,滴水从此终止,引起两姓族人严重纠纷,经乡绅多次调解,对方赔礼,事态才息。

吴七三生子吴再三,吴再三生六子:吴兴三、吴兴七、吴兴十、吴富二、吴富四、吴富六,“复北去岩山三里,左青阳,右巢湖,溪水环带,为形胜之地,遂定居焉,以六子因,名其地曰:六家畈”。

六家畈素有“三岗六份”之称,“三岗”是席家岗、汪家岗、枣林岗,“六份”是大官份、小官份、前份、后份、东份和山石份。随着人口发展和迁移,分布较广,仅在六家畈周边,就有洼地吴、河西吴、鸡鸣山、上塘堰、下塘堰、笏山臧、吴尚楼、小徐村、大徐村、荒塘堰、小吴村、陶王村、吴大海等村,肥东县内其他地区和安徽省内外都有分布,约有4000多名六家畈吴氏后代居住海外。据不完全统计,吴七三的后人总人数约20多******。

六家畈吴氏堂号,取名“敦伦堂”。元、明期间,六家畈吴氏子弟最有影响的当属四世祖吴良、吴祯和五世祖吴镒。吴良(1323-1381年),初名国兴,后赐名良,吴七三长孙吴兴三的长子,明初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在朱元璋钦定的开国功臣中位列第十九。六家畈《吴氏族谱》记载,“从明太祖定天下,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督府事,封江阴侯,予世券,卒赠江国公,谥襄烈,肖像功臣庙。子:高,配朱夫人,世袭江阴侯”,朱元璋评价他为“今之吴起”,在《祭江阴侯吴良》文中写道,“吴良从朕于扰攘之间,年驰月驱,栉风沐雨,野宿风餐,披坚执锐,十有四载方封侯爵,今又十四年矣,正欲安享福贵,何期以营造而出婴微疾而长往,讣音至京,朕何言哉!”

吴祯(1328年-1379年),初名国宝,字干臣,吴七三长孙吴兴三的次子,是明初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在朱元璋钦定的开国功臣中位列第二十,参与平定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的战争,因精通海战,曾督理海运,率军远赴琉球一带,剿灭倭寇。六家畈《吴氏族谱》记载,“明洪武时,功封靖海侯,予世券,卒追封海国公,谥襄毅,肖像功臣庙。子:忠,嗣靖海侯”。当时的吏部尚书、文学家刘崧评价他“以骁勇之才,际兴王之会,钟英淮甸,立勋辽海,致位公侯而不矜不伐,尽瘁所事,真古之名将哉!”

1355年,红巾军首领郭子兴病亡,朱元璋被拥为统帅,郭子兴部下孙德崖本就与郭子兴不和,这时不服,在濠州(今安徽凤阳)设宴会邀请朱元璋,定会名为“兴隆会”,计划在席间除掉朱元璋。吴祯贴身护卫,拚命保护朱元璋脱离险境,与胡大海反杀孙德崖。脱险后的朱元璋带兵来援,夺下濠州,孙德崖部下大多投降。因为吴祯在此次事变中功劳******,朱元璋称帝后,封六家畈吴氏为“兴隆世家”。

1437年(明正统二年),当时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内阁首辅杨荣,应邀给六家畈五世祖吴镒的父亲及三个弟弟画像《四老图》题诗,在诗的后记中写道,“予闻吴之先世,以忠厚相逊,迨我大明,其族之翊运而树元勋者,若江阴侯良、靖海侯桢、清平伯成,一时称极盛焉”。

杨荣文中提到的清平伯吴成,《明史》有记载,六家畈《吴氏族谱》上记为“三世祖吴兴七之子,明宣宗时以功封清平伯予世券,后进侯,卒赠渠国公,谥壮勇”。1914年第十次续修谱时任总理纂修的吴兆棨,是原淮军“华”字营统领吴毓芬的第三子,他在吴成姓名后加注,“壮勇公一支联入本宗无不可考,其世次亦颇有素乱,今按《明史》更正而辈行名讳与本宗室疑甚多,不并列,故撮记如右”。相关情况,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吴镒(1393年-1465年),字应衡,行荣十,是三世祖吴富二长子吴贵七之子,明宣德丁未年(公元1427年)科进士,累任至四川道监察御史。六家畈《吴氏族谱》记载他“性刚介,与人不苟合,常乘花马,京师目为“花马吴”,犹古所谓‘骢马御史’,云升南阳知府,归隐不就”。

骢马,指青白色相杂的马。骢马御史,指东汉时的御史桓典,汉灵帝朝拜侍御史,常乘骢马,被称为“骢马御史”,“时宦官秉权,典执政不避,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拿东汉御史桓典来媲美吴镒,可见当时人们对吴镒的评价。

唐代进士、左台监察御史吴少微公画像

1594年(明万历二十二年),吴七三的十世孙吴起周首倡建祠堂修谱牒,希望借着吴镒的影响和威信,警示后人。在家族人员的支持下,建成吴氏祠堂,主祀吴镒。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1853年攻克安徽省会安庆,安徽各地兴起团练,对抗太平军。吴镒第十一世孙吴璠全家住在六家畈,其长子吴毓芬(1821年-1891年),与弟弟吴毓芳、吴毓蘅、吴毓兰(1836年-1882年)等人在六家畈兴办团练。同属合肥东乡的李鸿章及其父李文安先后奉命回乡办理团练,吴毓芬兄弟追随左右。1861年底至1862年初,李鸿章奉命招募淮勇组军时,吴毓芳(1856年考中进士)、吴毓蘅已去世,吴毓芬带其长子吴兆楣,和弟弟吴毓兰一起加入淮军,并将熟识的张树声、刘铭传、吴长庆、潘鼎新等人引荐给李鸿章。

吴毓芬先在淮军营务处管理营务,1862年冬组建淮军“华”字营,自任统领。1867年,称病请假回乡,吴毓兰接任“华”字营统领。1868年,吴毓兰辞官回乡,六家畈人吴育仁接任“华”字营统领。吴育仁约在1884年又接管“仁”字营,遂将两营合作,统称“仁”字营。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仁”字营将士乘英国轮船“高升”号前往朝鲜牙山增援,途中遇到日本军舰拦截,发生激战,871人殉国,多为六家畈吴氏子弟。

因为战功,吴毓芬被清廷“诰授资政大夫,赏戴花翎,赏给御勇巴图鲁名号,赏给三品封典”,授“按察使衔,江苏补用道加四级”。去世后,李鸿章向清廷奏请从优议恤,清廷颁旨赠太仆寺卿,从祀淮军昭忠祠。在六家畈吴氏宗祠西侧,还建有专祠。

吴毓兰被清廷“诰授通奉大夫,赏戴花翎,布政使衔”,去世后,李鸿章奏请从优议恤,“旨赠内阁学士,扬州建立专祠,天津附祀曾文正祠,政绩战功载《国史本传》”,同时晋授为荣禄大夫,特赏从一品封典。

吴育仁“诰授建威将军,赏戴兰翎,赏戴花翎,特赏二品封典,覃恩特赏三代一品封典,赏给施勇巴图鲁名号,召见一次加十级,纪录二次”,“御赐寿字二次,御赐珠丝帽纬。御赐大卷红绸袍褂料二轴,赐火镰小刀,御赐食物”等,去世后,政绩战功宣付国史馆立传,从祀淮军昭忠祠。

从团练到淮军,再到国防军,从六家畈走出无数吴氏子弟。据统计,吴毓芬、吴育仁、吴谦贞、吴球贞、吴辅仁等人获得“巴图鲁(勇士)”称号,吴育仁授建威将军(正一品),吴谦贞授振威将军(从一品),吴球贞授武显将军(正二品),吴兴仁、吴建寿、吴辅仁、吴锐仁、吴本谦、吴有发、吴合贞、吴桐仁、吴合义等人授武功将军(从二品),吴毓蘅、吴鸿逵、吴谦贞、吴兴仁、吴椿、吴沛然、吴国瑞、吴承志等人去世后也入祀昭忠祠,42人戴上孔雀花翎,44人戴上蓝翎,军功五品顶戴、六品顶戴比比皆是。

走出六家畈的淮军,有的留在外乡,娶妻生子。有的回到家乡,购田建屋,续修族谱,维修祠堂,创办义仓,兴办义学,培育后代子孙。六家畈自明吴镒后,进入一个新的繁荣期。

吴毓芬牵头建义仓,预备饥荒,1894年仓内稻谷达到3000多担,约相当于现在的27万公斤。吴毓兰长子吴鼎荣在吴毓芬、吴毓兰前期努力的基础上,于1898年创办吴氏义学。1905年,清廷下令自1906年起,废科举,兴学校,吴毓芬长子吴兆楣“倡导族人,以义学之基础,改设养正学校,并酌拨祠内公款及学田文社各款,藉为补助”,改吴氏义学为“吴氏私立养正小学”。1892年,吴兆楣还牵头,在六家畈西1公里远的巢湖边建了一座******宝塔镇湖塔(也有说名为“振湖塔”),与李鸿章倡议、吴毓芬具体负责续修的巢湖姥山岛上文峰塔遥遥相对。1998年5月,镇湖塔被确定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姥山塔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吴毓芬、吴毓兰联在一起的宅院修缮后,取名“吴家花园”,对游人开放。吴育仁、吴谦贞、吴球贞等淮军将领的住宅离得很近,修缮后,取名“六家畈古民居群”,对游人开放。六家畈正成为淮军文化的旅游景区。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1914年,六家畈吴氏子弟第十次修谱;1918年,六家畈吴氏修缮被火毁坏的祠堂。这两次大的家族活动,吴璠后人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吴桐仁、吴佩之和吴中英、吴光杰兄弟等人深度参与。修好的吴氏宗祠两侧偏厅内,悬挂黎元洪、段祺瑞、冯国璋、徐世昌等人书写的匾额。

吴桐仁(1847年-1929年),字静山,六家畈人,1865年参加淮军,为华字营炮勇,后任仁字营义胜分营管带。1885年被选送至北洋陆军武备学堂学习,与段祺瑞、冯国璋、曹琨等人同学。两年毕业后,回到通永镇任练军左营管带。1905年任浙江前路嘉防水陆各营协统,历保副将,诰授武功将军,1909年升任苏州镇总兵(正二品),1920年授为陆军中将衔陇东镇守使,1924年调往北京将军府授质武将军。

吴佩之(1874年-1963年),名纫礼,字韵兰,号佩之,六家畈人,1889年与表兄罗开榜(1920年以陆军部次长代理总长,中将衔)从家乡徒步至山东威海卫水师学堂学习,毕业考试以各科全优获全校******名,深受校长萨镇冰器重。历任“海圻号”舰长、陆军速成学堂监督、陆军大学监督、海军部军械司司长(海军少将衔)、海军部次长(海军中将衔)等职,一度代理海军总长。1926年,随段祺瑞下野而隐退。抗战胜利后,吴佩之回到家乡,主动出任养正小学校长。

吴中英(1879年-1938年),字霖生,六家畈人,******陆军大学毕业,历任安徽都督府军政司司长(少将)、甘肃都督署军务厅长(陆军中将)、陇东镇守使、段祺瑞讨逆军参谋处副处长(讨伐张勋)、靳云鹏组阁的*********秘书长、段祺瑞执政府高等顾问兼机要秘书等职。段祺瑞执政府垮台后,息影政坛。1938年1月,与二弟吴中流、黄麓师范校长杨效春等人一起被掌握安徽权力的桂系以莫须有的“汉奸”罪名枪杀,造成抗战时期有名的“六家畈冤案”,1948年平反。

约1925年,六家畈吴氏祠堂内竖立了3块直匾额,分别是“执政府高等顾问、安徽军政司司长代理安徽都督、甘肃军务厅厅长、陇东镇守使、一等文虎章二等嘉禾章陆军中将吴中英”、“甘肃肃州镇守使、苏州镇总兵、将军府质威将军、陆军中将吴桐仁”、“善后会议委员、海军部次长代理总长、海军中将、一等宝光嘉禾章二等文虎章吴纫礼”。竖立这三位与******政府有密切关系的人员匾额,不仅表示六家畈吴氏家族的不凡常,也昭示着六家畈吴氏家族在民国政坛上进入了鼎盛期。

民国时期,担任中将的六家畈吴氏人员还有吴廷纪、吴渤海等,少将有吴光杰(吴中英三弟)、吴秉仁(洼地吴村)、吴笃仁(洼地吴村)、吴近义、吴义勋、吴复礼(鸡鸣山村,1943年任甘肃省秘书长、代理省长)等。

吴中英为养正小学作一嵌字长联,“养气凝神,学古有获;正心诚意,入德之门”,悬于学校入门屏风两侧,作为学生座右铭。并1918年创办“庐阳湖滨初级中学”,与养正小学出入同一个门,作《湖滨中学校歌》:“自霍岳西峙,江淮中流。中有大湖,风云斯会。国魂醒兮,农村共兮,伊谁之责?缅怀前贤兮,彪炳史册。湖滨少年兮,齐努力!大风起湖上兮,波澜阔。”其结拜兄弟冯玉祥捐赠3000大洋,建图书馆,起名“焕章图书馆”,段祺瑞题颁一方横匾“求所以立”,悬于馆内正梁上。馆内藏有《四库全书》、《万有文库》等名贵书籍,在合肥乡村中************。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在六家畈及周边地区设立湖滨乡,驻地六家畈。1961年改设湖滨公社,1983年再改设湖滨乡,2000年4月撤销湖滨乡改设六家畈镇,“六家畈”影响力进一步扩大。2006年5月,安徽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批准六家畈为“侨乡”,这是安徽省首次批准的******侨乡。

2006年11月,六家畈镇与长临河镇合并,组成新的长临河镇,驻地长临河,六家畈街区划分为湖滨社区和宝塔社区两个社区。

六家畈吴氏子弟为新中国的发展贡献力量,涌现出许多******人物。离开家乡、在外居住,包括侨居海外的六家畈子女仍然挂念家乡,努力为家乡发展做贡献。

为支持养正小学的发展,吴宗俊(吴毓芬三子吴兆棨的曾孙)、吴朝玉(吴毓兰长子吴鼎荣的曾孙)家族捐故居及“也是园”等处房屋94间;吴中英、吴中流、吴光杰家族捐款90万元,故居房屋98间;吴敬初家族捐款4万元,故居房屋23间。侨居美国的吴世珊女士(吴中流女儿)不仅为养正小学积极捐款,还在安徽大学设立“吴世珊奖学金”,为赴美留学短训班牵线搭桥,多次介绍美国企业家和台商到合肥考察投资,两度带团返乡参加“中国·合肥************项目——资本对接会”活动等,被合肥市政府授予“合肥市荣誉市民”称号。

2002年9月,六家畈成立了吴氏族谱编辑委员会,进行第十一次修谱,主任委员吴世勋,常务主任委员吴德章,常务副主任委员吴智勇、吴泽礼、吴元信、吴玉山、吴智仁、吴若峰、吴炎智,平均年龄74岁,距1914年第十次修谱88年。2005年12月,完成修谱,全谱资料包括图、文、诗词、世系表1559页,入谱26112人。2006年4月26日,召开各支系的发谱大会,同时成立“吴氏宗祠筹建会”。2014年至2018年,又完成了八卷本《六家畈吴氏总谱》的编修。吴德章还将1914年(民国三年)续修的24卷合成一册,2004年11月印制300本。

2006年10月3日,吴延硕、吴唯两兄弟后人800年******次相会。六家畈吴世勋、吴泽礼、吴鼎民、吴荣智、吴智勇、吴元信、吴忠杰、吴兴堂、吴前旭等人到歙县石潭乡拜望吴氏宗亲,见到与六家畈“敦伦堂”一字之别的“叙伦堂”古祠堂,坚定集资重修六家畈吴氏祠堂的想法。由于历史原因,六家畈吴氏宗祠被拆毁,后建起供销社门市部、办公室和仓库等。2007年,六家畈供销社改制,资产出售。担任宗祠筹备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的吴荣智(日常主持)多方努力,在2007年5月10日以“吴氏祠堂”的名义将供销社的20多间房屋买下,筹集资金,于2008年9月将吴氏宗祠重建竣工,又用1年左右的时间布置祠堂内设施,主祭六家畈吴氏一世祖吴七三,附祀吴良、吴祯、吴镒、吴毓芬。吴鼎民2009年11月作《重建吴氏宗祠碑记》。2019年4月至9月,改造祠堂门楼,重新布置祠堂内部设施,建设祠堂文化墙。

2014年起,整修六家畈一世祖吴七三陵墓,设置香炉、蜡台、石圆桌、石凳,修了一条50米长神道,神道两边立石人石马,建将军碑林,为六家畈吴氏子弟中的16位名将、将军树碑。经努力,吴七三陵墓在2016年10月被肥东县文广新局批准为肥东县文物保护点。

从2002年到2019年8月,蚌埠吴小街吴良后裔、固镇县吴禅堂吴祯后裔、合肥东七分支、合肥四十井吴岗支系、合肥瑶海磨店支系、合肥市北七里塘支系、繁昌县黄浒支系、桐城市许小湾吴氏支系、小河湾支系、贵七公下迁居于肥西和舒城之长元公后裔等纷纷归宗,与六家畈联系上,宗亲间的联系开始频繁、紧密。

800年风云变幻,有过多少辉煌、多少苦难,有过多少艰辛、多少成功。六家畈吴氏家庭从来都不是唯有吴姓,亲友、近邻、伙伴和其他友善者中也从来不是唯有吴姓,同宗欺负同宗、同宗祸害同宗现象也不罕见,吴氏子女,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唯我独尊,当心胸开阔,不懈前行。

主要参考资料:

01六家畈《吴氏族谱》,1880年版(光绪六年)

02六家畈《吴氏族谱(一)﹒祖谱卷》,吴德章主编,六家畈吴氏族谱编辑委员会2004年3月印刷

03六家畈《吴氏族谱》,六家畈吴氏族谱编辑委员会2005年12月印刷

04《六家畈吴氏总谱》,安徽肥东六家畈吴氏总谱编辑委员会2017年12月印刷。

05《走进肥东祠堂》,梁建文主编,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年10月******版

06《修谱纪事2:八百年前是一家》,吴鼎民撰,2018年3月21日。

07《修谱纪事5:******六家畈》,吴鼎民撰,2018年4月5日。

08《在六家畈吴氏宗祠门楼扩建工程竣工大会暨理事会第三次扩大会议上的报告》,吴荣智,2019年9月28日。

作者吴钊近照

【作者简介】吴钊,笔名远人,祖籍安徽肥东人,合肥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合肥市志愿服务条例》起草人之一,出版文集《永远的志愿者》2013年5月由(黄山书社出版),曾代表所在工作单位参与《合肥市志》两轮的修志工作。

相关推荐